峰顶芝光紫,峰腰松影碧。
是处岂崆峒,驻有轩辕迹。
峰顶芝光紫,峰腰松影碧。
是处岂崆峒,驻有轩辕迹。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三十六峰之一的壮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峰之巅的紫色芝草与山腰间翠绿的松树,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自然氛围。诗人以“峰顶芝光紫,峰腰松影碧”开篇,巧妙地运用色彩对比,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
接着,“是处岂崆峒,驻有轩辕迹”两句,不仅赞美了黄山之美,更赋予了它历史的厚重感。这里引用“崆峒”这一古代名山的典故,暗示黄山与传说中的仙山相媲美,而“驻有轩辕迹”则进一步点明了黄山的历史文化价值,传说中黄帝曾在此留下足迹,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山景致的生动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巧妙融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文化底蕴的佳作。
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
高居朝圣主,厚德载群生。
武帐虚中禁,玄堂掩太平。
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
威仪备吉凶,文物杂军容。
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无复临长乐,空闻报晓钟。
追攀万国来,警卫百神陪。
画翣登秋殿,容衣入夜台。
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
只有朝陵日,妆奁一暂开。
来朝当路日,承诏改辕时。
再领须句国,仍迁少昊司。
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
赖寄新珠玉,长吟慰我思。
晋人目二子,其犹吹一吷。
区区自其下,顾肯挂牙舌。
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
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湜也困公安,不自闲穷年。
枉智思掎抚,粪壤污秽岂有臧。
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
我有一池水,蒲苇生其间。
虫鱼沸相嚼,日夜不得闲。
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
观之乱我意,不如不观完。
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
百年讵几时,君子不可闲。
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
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