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天台最上头,四无云彩众星秋。
金庭鳌背东南重,玉几莲花左右浮。
过客跻攀咸欲老,颠厓辛苦未知瘳。
不眠起看涵波日,赤凤轮囷映十洲。
夜宿天台最上头,四无云彩众星秋。
金庭鳌背东南重,玉几莲花左右浮。
过客跻攀咸欲老,颠厓辛苦未知瘳。
不眠起看涵波日,赤凤轮囷映十洲。
这首元代诗人潘伯脩的《庚寅宿天姥岭》描绘了夜晚在天台山最高处住宿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首句“夜宿天台最上头”,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诗人独自一人在天台山的最高处度过夜晚。接下来,“四无云彩众星秋”一句,通过描述四周没有云彩,满天繁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秋季的季节特征。
“金庭鳌背东南重,玉几莲花左右浮。”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天台山的地理特点,将山峰比作金庭(传说中的仙山),鳌背(传说中的神龟背负着山峰),以及玉几(象征高贵的宝座)和莲花(佛教中的圣洁之花),形象地展示了山势的雄伟和自然景观的美丽。
“过客跻攀咸欲老,颠厓辛苦未知瘳。”这两句表达了登山者的艰辛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过客们攀登时感到年华老去,颠岩之路异常艰苦,但这种辛苦并未得到解脱,暗示了自然界的不可征服性和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
最后,“不眠起看涵波日,赤凤轮囷映十洲。”诗人难以入眠,起身观看日出时的波光粼粼,只见赤色的凤凰在天空中盘旋,其光辉映照着十洲(神话中的仙岛),这一景象既壮观又神秘,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大自然时的谦卑和敬畏之情。
吴田水深三尺许,总是去年秋暮雨。
劝农使者催春耕,田甲频挝水车鼓。
江村破屋能几家,几家妇姑俱踏车。
蓬飞两鬓赤双脚,亦有儿女双髻丫。
淞江太湖愁满眼,白汗沾衣足生趼。
车轮辘辘羊角转,水波翻翻龙舌卷。
春来十日九不晴,怕闻鹁鸠呼雨声。
滂沱才俾片时久,辛苦又加三日程。
当家岂无夫与子,打鱼日籴去城市。
城中禁米难出关,田上忍饥还戽水。
四郊未种围田谷,三边已运官仓粟。
安得木牛为木龙,运水疾于牛走陆。
西林日落田妇归,隤岸白烟鱼虎飞。
诗翁独立长太息,何处青山有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