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范门前三上书,先生曾为发长吁。
□桥杨柳藏书屋,铁笛梅花落酒壶。
偶遇故人论北海,相思一夜梦西湖。
由来海内誇长句,肯寄浮家野老无。
光范门前三上书,先生曾为发长吁。
□桥杨柳藏书屋,铁笛梅花落酒壶。
偶遇故人论北海,相思一夜梦西湖。
由来海内誇长句,肯寄浮家野老无。
此诗《奉寄杨铁厓先生》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所作,通过对杨铁厓先生的描绘,展现了其高雅的生活情趣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联“光范门前三上书,先生曾为发长吁”,以“光范”二字开篇,暗示杨铁厓先生的名声与风范,门前三上书,既是对先生学问的赞誉,也暗含了对先生勤奋读书的敬仰。先生曾因某事而发出长长的叹息,这一细节透露出先生内心的深沉与复杂情感。
颔联“□桥杨柳藏书屋,铁笛梅花落酒壶”,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杨铁厓先生生活中的诗意与雅趣。杨柳掩映下的书屋,仿佛隐藏着知识的海洋;铁笛声中飘落的梅花,与酒壶相伴,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充满文人气息的场景。这里不仅描绘了环境之美,更体现了先生追求精神自由与艺术境界的生活态度。
颈联“偶遇故人论北海,相思一夜梦西湖”,进一步展示了杨铁厓先生的人际交往与内心世界。偶遇老友,共论学问,体现了先生的知音难觅之感;而相思一夜梦西湖,则表达了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忧愁与孤独。
尾联“由来海内誇长句,肯寄浮家野老无”,总结全诗,表达了对杨铁厓先生才华的赞美与敬佩。海内之人皆夸赞他的长篇佳作,却愿意将作品寄给漂泊在外的老友,显示出先生不仅才华横溢,更有深厚的友情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杨铁厓先生独特的生活方式、高雅的情操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孤云野鹤本无求,刚被差充粥饭头。
担负一蒫牙齿债,钟鸣鼓响几时休。
冒雪敲冰乞米回,斋堂如海钵单开。
众中若有知恩者,一粒何曾咬破来?
千里驱驰出为人,颜容消瘦老于真。
食轮转後无余事,莫学诸方转法轮。
何时平地起浮图,化得冬粮但付厨。
推倒禅床并拄杖,饥来吃饭看西湖。
殿中泥佛已丹青,堂上禅师也画成。
笑我形骸枯木样,无禅无佛太粗生!
甲光射曾云,雨脚不敢到。
西山明古雪,秋日一竿照。
先偏井络密,後拒参旗掉。
分弓滴博平,鸣剑伊吾小。
君看天山箭,狐兔何足了开边吾岂敢,自治有余巧。
归来翠帷卷,聊共黄花笑。
虽无落帽风,亦复接{上四下离}倒。
余闲校笔阵,刻烛龙蛇扫。
毛锥乃更勇,我亦鼓旗噪。
五斗留连首屡回,来寻南涧濯尘埃。
春风直恐渊明去,借与横斜对菊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