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天台寺》
《登天台寺》全文
唐 / 杜荀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

共僧岩上坐,见客海边行。

野色人耕破,山根浪打鸣。

忙时向闲处,不觉有闲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tiāntái
táng / xún

dàotiāntáigāojǐngxuánshēng
gòngsēngyánshàngzuòjiànhǎibiānxíng

réngēngshāngēnlàngmíng
mángshíxiàngxiánchùjuéyǒuxiánqíng

注释
天台寺:一座寺庙的名字。
景旋生:景色不断变化。
岩上坐:坐在岩石上。
海边行:在海边行走。
野色:野外的景色。
人耕破:人的活动打破了田野的静谧。
山根:山脚下。
浪打鸣:浪花拍打的声音。
忙时:忙碌的时候。
闲处:宁静的地方。
闲情:闲适的心情。
翻译
来到天台寺,眼前的景色瞬息万变。
与僧人一同坐在岩石上,看到海边有人行走。
田野景色因农人劳作而生动,山脚下的浪花拍打着岸边。
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寻宁静,不知不觉中就有了闲适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到达一座名为天台寺的地点后的所见所感。开篇“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即设定了全诗的意境,通过对比高低不平的山势和自然景观的呈现,展现出一种由外而内的心灵体验。

接着,“共僧岩上坐,见客海边行”表明诗人与僧侣共同在岩石上静坐,同时目睹远处海边来往的旅客。这一景象既展示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也映照出尘世的喧嚣。

“野色人耕破,山根浪打鸣”则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与自然交融的图画。这里的人在田间劳作,与山根处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生命力与自然力的和谐共存。

最后,“忙时向闲处,不觉有闲情”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一丝清净,诗人不自觉地沉浸于那种超脱世俗的心境之中,这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逃禅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寄托与内在平静的意象。

作者介绍
杜荀鹤

杜荀鹤
朝代:唐   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生辰:846~904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猜你喜欢

牡丹

天女奇姿云锦囊,故应听法傍禅床。

静中独有维摩觉,触鼻惟闻净戒香。

(0)

东斋杂咏.盆池

点点青萍秋后衰,溶溶晴日见鱼儿。

水边窥影何方客,自照行吟憔悴姿。

(0)

送僧归护国寺

喜陪人杰论三乘,岩室经年锁翠棱。

六代有师传法印,万缘无象监心灯。

赤城道远明霞画,瀑布声寒月照冰。

迹似孤云縻不得,清秋归兴杖蛮藤。

(0)

嘉禾百咏·其四十八桃花亭

不待东风拆,池塘已自春。

试看源上客,犹恐是秦人。

(0)

河满子.陪杭守泛湖夜归

溪女送花随处,沙鸥避乐分行。

游舸已如图障里,小屏犹画潇湘。

人面新生酒艳,日痕更欲春长。

衣上交枝斗色,钗头比翼相双。

片段落霞明水底,风纹时动妆光。

宾从夜归无月,千灯万火河塘。

(0)

更漏子·其二流杯堂席上作

相君家,宾宴集。秋叶晓霜红湿。帘额动,水纹浮。

缬花相对流。薄霞衣,酣酒面。重抱琵琶轻按。

回画拨,抹幺弦。一声飞露蝉。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