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知格物。孔颜学问从兹出。圣言句句皆真实。
涵养功深,将见自家得。毋意毋我毋固必。
视听言动非礼勿。胜己之私之谓克。
克尽私心,天理甚明白。
致知格物。孔颜学问从兹出。圣言句句皆真实。
涵养功深,将见自家得。毋意毋我毋固必。
视听言动非礼勿。胜己之私之谓克。
克尽私心,天理甚明白。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沈瀛所作,名为《醉落魄·一斛珠(其四)》。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学修养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个人品德提升的思考。
“致知格物”一句,出自儒家经典《大学》,意味着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达到认知世界和规范事物的境界。孔子和颜回的学问,在这里被视为修身养性的起点。
“圣言句句皆真实”表明了诗人对先贤教导的尊崇和信仰,每一句话都是真实可靠的指导。
“涵养功深,将见自家得”则是说通过深厚的修养,最终能悟到自己的所得和成就。
“毋意毋我毋固必”这一句,是对《易经》中“无欲故静,无为故安”的理念的提炼,强调了放下私心和执着,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稳。
“视听言动非礼勿”是说在行为上要遵循礼节,不论是看、听、说话还是行动,都应符合礼的规范。
最后,“胜己之私之谓克。克尽私心,天理甚明白。”则进一步强调了克制自己私欲的重要性,认为这样做才能体现出天理的明晰。
沈瀛在这首词中,不仅展现了儒家修养思想的精髓,也展示了个人的道德自律和精神追求。通过对古籍的引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向往高尚境界的情操。
昔读康乐诗,梦到石门山。
中有醉道士,倒佩落其冠。
来游一一是,嵌岩如屋宽。
喷薄三百尺,万珠落珊珊。
峭壁天削成,磐石容投竿。
摩挲苍藓字,喟发千载叹。
老洪梦中旧,两脸依然丹。
语我君小留,山瓢勿嫌酸。
涧果四时有,收拾苦不难。
旋炊胡麻饭,荐以枸杞槃。
手摘石上茶,风炉煮甘寒。
扰扰尘土中,未易得此欢。
濯足山下潭,戏惊蛟龙蟠。
醉面索吹醒,坐待风雷翻。
梦里遇奇士,高楼酣且歌。
霸图轻管乐,王道探丘轲。
大指如符券,微瑕互琢磨。
相知殊恨晚,所得不胜多。
胜算观天定,精忠压虏和。
真当起莘渭,何止复关河。
阵法参奇正,戎旃相荡摩。
觉来空雨泣,壮志已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