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趋召偶同时,每喜蒹葭玉树依。
伟论峥嵘从古少,高怀恬退似君稀。
身游紫禁方持橐,心著青山便拂衣。
顾我滞留徒有愧,扁舟何日送东归。
去年趋召偶同时,每喜蒹葭玉树依。
伟论峥嵘从古少,高怀恬退似君稀。
身游紫禁方持橐,心著青山便拂衣。
顾我滞留徒有愧,扁舟何日送东归。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芾的作品,名为《送王舍人彦正奉祠东归》。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赞美之意。
首句“去年趋召偶同时,每喜蒹葭玉树依”中,“趋召”指被皇帝召见,“偶同时”则是与朋友同时期的共处,“每喜蒹葭玉树依”表达了诗人对这段时光的珍视之情,可能是在宫廷中的美好记忆。
接着“伟论峥嵘从古少,高怀恬退似君稀”两句中,“伟论”指伟大的品格或议论,“峥嵘”形容山势险峻,也可比喻人品高洁,“从古少”表明这样的品质在历史上罕见,“高怀”是高尚的情操,“恬退似君稀”则是说朋友的这种高贵情操,在隐居中更显得难能可贵。
第三句“身游紫禁方持橐,心著青山便拂衣”中的“身游紫禁”指在宫廷服务,“持橐”可能是侍从的职责,“心著青山”则表明诗人的心中早已向往归隐山林,“便拂衣”意味着一旦有机会,便会披挂简单的衣物,准备离开奢华的宫廷生活。
最后两句“顾我滞留徒有愧,扁舟何日送东归”中,“顾我滞留”是诗人自责未能早日辞官归隐,“徒有愧”表达了内心的歉意,“扁舟何日送东归”则是在询问朋友何时能够乘船东归,带有一种迫切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自己的自责,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品格的人生态度。
须句别驾伟仪刑,陵谷初无见坦平。
七子建安推世艺,五经中秘擅家声。
南宫参掇端如梦,东观分携空复情。
莫爱溪堂好风月,早来龙尾道前行。
十年淮海閒居草,偶遣儿童次第成。
方愧贫家矜敝帚,忽蒙邻壁借馀明。
文昌但愿花前老,张翰何须身后名。
移病阖门参拜阻,卧听车马去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