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有鸣鸮,不洁而嗤凤。
宜下绝交书,埙篪非伯仲。
北山有鸣鸮,不洁而嗤凤。
宜下绝交书,埙篪非伯仲。
诗人通过北山鸣鸮不洁嗤凤的景象,隐喻了人际关系中的不和与污秽。鸣鸮本为夜行性鸟类,与凤凰形成鲜明对比,凤凰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贵与美好,而鸣鸮则恰好相反,不仅行为低俗,其叫声也不悦耳,正如人间的不良之徒。诗中的“宜下绝交书”表达了断绝不堪之交的决心,绝交书是古代用于正式断绝友谊或关系的文书。
“埙篪非伯仲”这句,则是在强调这种决定并非轻率做出。埙和篪都是古代乐器,但在这里被用来比喻那些不和谐的声音,而“非伯仲”则是指音乐之神,意即这些声音并不和谐,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也需要通过断交来恢复和谐。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独特的隐喻手法表达了对不良交际的警觉以及对纯净人际关系的追求。
看洞天佛地,秋气爽,湿衣寒。
对九锁峰高,擎天一柱,壮观杭山。岩前。
旧遗仙迹,幻云根、直作画图看。
多少乔松古木,真如舞凤飞鸾。西风匹马夕阳残。
行路肯辞难。便乘此清游,欲寻仙去,心与身安。
班超侯封万里,笑虚名、牢落满人间。
试问潺潺流水,无心争似云间。
山阴赋客。怪几番睡起,窗影生白。
缥缈仙姝,飞下瑶台,淡伫东风颜色。
微霜恰护朦胧月,更漠漠、暝烟低隔。
恨翠禽、啼处惊残,一夜梦云无迹。
惟有龙煤解染,数枝入画里,如印溪碧。
老树枯苔,玉晕冰圈,满幅寒香狼藉。
墨池雪岭春长好,悄不管、小楼横笛。
怕有人、误认真花,欲点晓来妆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