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正门当天阙高,景阳台下草萧萧。
江围大地蟠三楚,石偃孤城见六朝。
落日不将遗恨去,秋风能使旅魂消。
忘情只有龙河柳,烟雨年年换旧条。
丽正门当天阙高,景阳台下草萧萧。
江围大地蟠三楚,石偃孤城见六朝。
落日不将遗恨去,秋风能使旅魂消。
忘情只有龙河柳,烟雨年年换旧条。
这首元代诗人陆仁的《题金陵》描绘了金陵(今南京)壮丽而沧桑的景象。首句“丽正门当天阙高”以丽正门的雄伟高耸,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都城的崇高地位。接下来,“景阳台下草萧萧”则转为写景,景阳台下的草木凋零,显出历史的沉寂与变迁。
“江围大地蟠三楚,石偃孤城见六朝”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长江环绕的地理位置,以及历经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金陵城,石头城的遗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落日不将遗恨去,秋风能使旅魂消”借夕阳和秋风表达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历史沉淀的感慨,旅人的魂魄似乎能被这秋风吹散,暗示着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最后,“忘情只有龙河柳,烟雨年年换旧条”以龙江边的老柳树作结,即使岁月流转,风雨如晦,柳树依然年年更换新枝,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历史的永恒。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金陵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寄寓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