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途十载抱离忧,此日重欣结胜游。
山色不随人事改,烟光似为客来收。
底须身外论丰约,且向尊前共唱酬。
薄暮微凉城上路,也随时俗看龙舟。
名途十载抱离忧,此日重欣结胜游。
山色不随人事改,烟光似为客来收。
底须身外论丰约,且向尊前共唱酬。
薄暮微凉城上路,也随时俗看龙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端午节游览东岩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自然风光的描绘。
首联“名途十载抱离忧,此日重欣结胜游”,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历经十年宦海沉浮后的孤独与忧愁,在今日得以与好友相聚,共同游玩,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过去的离愁别绪与眼前的欢聚形成鲜明对照,凸显了友情的可贵和自然美景的治愈力量。
颔联“山色不随人事改,烟光似为客来收”,诗人以山色和烟光为喻,赞美自然界的永恒不变与对人的深情款款。山色依旧,仿佛在静静地见证着人间的变迁;而那缭绕的烟光,似乎特意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铺展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更迭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颈联“底须身外论丰约,且向尊前共唱酬”,转而表达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强调了与朋友相聚时的精神交流比物质享受更为重要。诗人提议大家不必在意外界的丰约与否,而是应该举杯畅饮,以诗歌互赠,共享这份难得的欢聚时光。这一联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重视友谊和精神追求的生活哲学。
尾联“薄暮微凉城上路,也随时俗看龙舟”,描绘了傍晚时分,微风轻拂,一行人漫步在城墙上,观看龙舟赛的场景。这不仅是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描绘,也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反映。诗人通过这一场景,展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享受当下生活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友情、生活哲学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在特定节日背景下,对人生、自然、友情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
夜暗枭狐响,天明蛟蜃伏。
君子贵知几,乘时介多福。
中原昔不竞,淮海波涛蹙。
高视孙仲谋,雄心冀前躅。
大明将升腾,氛祲先驱逐。
周师东南指,淮澨归亭毒。
遗烬倚江流,荧荧怯风烛。
真人方远略,坠绪劳君续。
后至祇取羞,先迷庶能复。
时雨动民望,远猷走辰告。
密算结浮梁,长驱践平陆。
敌气沮飞渡,军势乘破竹。
鳞羽不及张,巢窟骇倾覆。
百年厓石棱,镌刻犹在目。
风涛杳不作,水落秋山足。
留与钓鱼舟,穿维宛相属。
由来一带水,未胜长城曲。
道梗叛或易,时清去还速。
何必凿秦淮,佳气自消缩。
绝世丹青业,中台雨露辰。
师门推上第,王室见名臣。
磊落儒林丈,风流画省宾。
燕朝分锦仗,儤值近枫宸。
鸣凤丹山穴,占星颍水滨。
殿庐俄厌直,藩社此班春。
山节还铜虎,京符换玉麟。
威行三辅地,歌浃两川民。
已喜徵黄霸,无劳借寇恂。
即应公简上,会见俗还淳。
叹昔时难偶,逢今势莫均。
楚材难入晋,汉法近沿秦。
稽古皆前列,希风绝后尘。
斯文如汩没,吾道久湮沦。
海岳功归圣,熊罴钓有人。
蓝田仍产玉,郢匠早挥斤。
周历方开永,萧规欲尽循。
天时知会遇,人力漫纷纶。
夙有掺弦便,今逢敛板亲。
猥惭牛下走,敢玷席中珍。
迹远龙门峻,心怀燕厦仁。
绪言闻已旧,从此更书绅。
《寄赠》【宋·刘跂】绝世丹青业,中台雨露辰。师门推上第,王室见名臣。磊落儒林丈,风流画省宾。燕朝分锦仗,儤值近枫宸。鸣凤丹山穴,占星颍水滨。殿庐俄厌直,藩社此班春。山节还铜虎,京符换玉麟。威行三辅地,歌浃两川民。已喜徵黄霸,无劳借寇恂。即应公简上,会见俗还淳。叹昔时难偶,逢今势莫均。楚材难入晋,汉法近沿秦。稽古皆前列,希风绝后尘。斯文如汩没,吾道久湮沦。海岳功归圣,熊罴钓有人。蓝田仍产玉,郢匠早挥斤。周历方开永,萧规欲尽循。天时知会遇,人力漫纷纶。夙有掺弦便,今逢敛板亲。猥惭牛下走,敢玷席中珍。迹远龙门峻,心怀燕厦仁。绪言闻已旧,从此更书绅。
https://shici.929r.com/shici/iiJUNw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