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暗枭狐响,天明蛟蜃伏。
君子贵知几,乘时介多福。
中原昔不竞,淮海波涛蹙。
高视孙仲谋,雄心冀前躅。
大明将升腾,氛祲先驱逐。
周师东南指,淮澨归亭毒。
遗烬倚江流,荧荧怯风烛。
真人方远略,坠绪劳君续。
后至祇取羞,先迷庶能复。
时雨动民望,远猷走辰告。
密算结浮梁,长驱践平陆。
敌气沮飞渡,军势乘破竹。
鳞羽不及张,巢窟骇倾覆。
百年厓石棱,镌刻犹在目。
风涛杳不作,水落秋山足。
留与钓鱼舟,穿维宛相属。
由来一带水,未胜长城曲。
道梗叛或易,时清去还速。
何必凿秦淮,佳气自消缩。
夜暗枭狐响,天明蛟蜃伏。
君子贵知几,乘时介多福。
中原昔不竞,淮海波涛蹙。
高视孙仲谋,雄心冀前躅。
大明将升腾,氛祲先驱逐。
周师东南指,淮澨归亭毒。
遗烬倚江流,荧荧怯风烛。
真人方远略,坠绪劳君续。
后至祇取羞,先迷庶能复。
时雨动民望,远猷走辰告。
密算结浮梁,长驱践平陆。
敌气沮飞渡,军势乘破竹。
鳞羽不及张,巢窟骇倾覆。
百年厓石棱,镌刻犹在目。
风涛杳不作,水落秋山足。
留与钓鱼舟,穿维宛相属。
由来一带水,未胜长城曲。
道梗叛或易,时清去还速。
何必凿秦淮,佳气自消缩。
此诗《采石》由宋代诗人华镇所作,描绘了采石矶的历史变迁与自然风光,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首句“夜暗枭狐响,天明蛟蜃伏”以夜间的静谧与白天的宁静对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君子贵知几,乘时介多福”表达了君子应洞察时机,把握机遇,方能获得福祉的观点。
“中原昔不竞,淮海波涛蹙”描述了过去中原地区的竞争与动荡,淮海地区因此受到波及。“高视孙仲谋,雄心冀前躅”则借用了三国时期孙权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其功业的向往。
“大明将升腾,氛祲先驱逐”预示着光明即将来临,黑暗将被驱散。“周师东南指,淮澨归亭毒”描绘了军队南下的场景,以及对和平的渴望。“遗烬倚江流,荧荧怯风烛”则以江边的余烬比喻过去的战火与苦难。
“真人方远略,坠绪劳君续”表达了对有能力之人继续开拓未来的期待。“后至祇取羞,先迷庶能复”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迟疑与犹豫只会导致失败。“时雨动民望,远猷走辰告”表达了对适时行动的赞赏,以及对长远规划的认可。
“密算结浮梁,长驱践平陆”描绘了精心策划后的行动,以及顺利推进的场景。“敌气沮飞渡,军势乘破竹”展示了军事上的胜利,以及敌人的溃败。“鳞羽不及张,巢窟骇倾覆”进一步强调了胜利的彻底性。
“百年厓石棱,镌刻犹在目”回顾了历史的痕迹,提醒人们铭记过去。“风涛杳不作,水落秋山足”描绘了平静的自然景象,以及秋天山林的丰富景色。“留与钓鱼舟,穿维宛相属”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最后,“由来一带水,未胜长城曲”将水比作长城,强调了水的防御作用。“道梗叛或易,时清去还速”指出在政治局势不稳定时,叛乱可能轻易发生,但在和平时期,叛乱者会迅速消失。“何必凿秦淮,佳气自消缩”表达了对人工开凿的质疑,认为自然的美丽无需人为修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对历史、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