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修山墅,新丰易水南。
邢州烽燧逼,王屋树烟含。
故老存袍泽,乡风是织蚕。
索居何落寞,村市有丛谭。
乱后修山墅,新丰易水南。
邢州烽燧逼,王屋树烟含。
故老存袍泽,乡风是织蚕。
索居何落寞,村市有丛谭。
这首明代诗人申佳允的《怀归(其二十八)》描绘了一幅战乱后乡村生活的画面。"乱后修山墅",表达了在战乱之后,人们努力修复山间别墅,试图重建家园的坚韧与决心。"新丰易水南",借用了新丰和易水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同时也暗含着远离战火的宁静。
"邢州烽燧逼"则揭示了周边地区的紧张局势,烽火连天,显示出战事的迫近。"王屋树烟含"通过描绘王屋山的袅袅炊烟,展现了乡村的日常烟火气,与烽火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和平生活的珍贵。
"故老存袍泽"表达了对家乡长者的敬意,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乡风是织蚕"则反映了当地的农耕文化和手工业传统,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
最后两句"索居何落寞,村市有丛谭",诗人以孤独的自我生活状态,反衬出乡村邻里间的热闹交谈,流露出对群体归属感的渴望和对战乱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又有对战乱的忧虑,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孝子之官万里途,临行貌得寿藏图。
赤城亲舍云多少,黄叶人家路有无。
双石效奇华表立,一峰拔秀锦屏纡。
地存牛迹曾眠处,山拥龙形正向隅。
烨烨灵芝生百本,森森乔木长千株。
青天忽下过门鹤,白日仍飞累土乌。
有客束刍将适越,无人挂剑更归吴。
年登老圃收松子,秋荐思亭采木奴。
入里上官知下马,卜邻故老候归凫。
荣知衣锦风云遂,恩及焚黄雨露殊。
且喜子孙供祭扫,不愁翁仲没榛芜。
哀余东望干将下,寒食梨花酒一壶。
木之有本,其干乃强。水之有源,其流乃长。
吉士好脩,德日以茂。德为本源,克昌厥后。
猗欤林氏,奕奕名门。维祖维祢,曰子曰孙。
匪德之来,曷裕其昆。斯堂翼翼,以示将来。
保而勿射,维德是积。我言尔铭,于堂之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