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压城烟光少留,朝昏应似我悠悠。
人生百岁今已半,世故万端无几求。
学道初闻灭正受,深居不赋畔牢愁。
尚须一舸轻波上,自咏新诗送白头。
日压城烟光少留,朝昏应似我悠悠。
人生百岁今已半,世故万端无几求。
学道初闻灭正受,深居不赋畔牢愁。
尚须一舸轻波上,自咏新诗送白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嵲的作品,名为《秋怀二首·其一》。张嵲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生活观察著称,这在这短小的四句中也有所体现。
诗中的“日压城烟光少留”一句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情绸,日照使得城中的烟雾显得更加朦胧,而这种景象似乎与作者内心的感受相呼应。紧接着,“朝昏应似我悠悠”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自己的无限哀伤,仿佛晨曦延绵不绝的模样,如同他自己漫长而又悠远的情愫。
“人生百岁今已半,世故万端无几求”两句则是对生命有限与世事繁杂的一种感慨。作者以“人生百岁”作为时间的尺度,暗示了个人的生命旅程已经走过了一半,而对于纷繁复杂的人世间的事物,则表现出一种淡然和放弃,不再有太多的追求。
“学道初闻灭正受,深居不赋畔牢愁”两句则是作者对自身修炼和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这里的“学道”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道德或文学艺术的追求,而“初闻灭正受”则表明了他对这些事物最初的接触与理解,带有一种深刻而又沉重的心情。而“深居不赋畔牢愁”则描绘了一种幽深静谧的生活状态,其中可能包含着诗人对于外界的某种隔绝和内心的忧虑。
最后,“尚须一舸轻波上,自咏新诗送白头”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寄托。即使到了白发苍苍的年龄,他仍然希望能够乘坐一叶轻舟,在轻柔的波涛中前行,同时,也许是在用自己的诗歌来抒写晚年之情,送别自己逐渐老去的生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个人的位置与意义的一种思考。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矢人职司忧,为箭恐不精。
精在利其镞,错磨锋镝成。
插以青竹簳,羽之赤雁翎。
勿言分寸铁,为用乃长兵。
闻有狗盗者,昼伏夜潜行。
摩弓拭箭镞,夜射不待明。
一盗既流血,百犬同吠声。
狺狺嘷不已,主人为之惊。
盗心憎主人,主人不知情。
反责镞太利,矢人获罪名。
寄言控弦者,愿君少留听。
何不向西射,西天有狼星。
何不向东射,东海有长鲸。
不然学仁贵,三矢平虏庭。
不然学仲连,一发下燕城。
胡为射小盗,此用无乃轻。
徒沾一点血,虚污箭头腥。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
如何不出深闺里,能以丹青写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