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长,明月光,露华洗天金气凉。
寒虫候雁两何苦,声逐西风来枕傍。
彷徨披衣坐夜深,丁东又听捣衣砧。
残烛荧荧更漏静,无端万事皆萦心。
秋夜长,明月光,露华洗天金气凉。
寒虫候雁两何苦,声逐西风来枕傍。
彷徨披衣坐夜深,丁东又听捣衣砧。
残烛荧荧更漏静,无端万事皆萦心。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秋夜长》描绘了一幅秋夜寂静而清冷的画面。诗人以"秋夜长,明月光"开篇,点出夜晚漫长且月色皎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露华洗天金气凉"进一步强调了秋夜的清凉,露水如洗,仿佛将天地间的金气(秋意)都净化得更加透彻。
"寒虫候雁两何苦"一句,通过寒虫和候雁的哀鸣,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中生灵的同情,它们在这样的秋夜中显得尤为艰辛。"声逐西风来枕傍"则描绘了声音随风而来,直入梦乡,扰人心绪。
诗人"彷徨披衣坐夜深"的动作,显示出他对深夜思绪的纷扰,无法安眠。"丁东又听捣衣砧"的细节,让人想象出妇人深夜劳作的场景,增添了秋夜的寂寥与思乡之情。最后,"残烛荧荧更漏静,无端万事皆萦心",诗人面对摇曳的残烛,听着更漏声,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思绪,感叹世事纷繁,难以释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明末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忧虑交织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