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一何遥,悠悠几万载。
古迹竟茫然,古道复安在。
巍巍唐帝尊,放勋薄四海。
文明启中天,伦典粲而蔼。
鲁叟删述劳,于兹立圣轨。
寥落但陈编,抚事增叹慨。
洪荒一何遥,悠悠几万载。
古迹竟茫然,古道复安在。
巍巍唐帝尊,放勋薄四海。
文明启中天,伦典粲而蔼。
鲁叟删述劳,于兹立圣轨。
寥落但陈编,抚事增叹慨。
这首诗《杂诗三首(其一)》由明代诗人薛瑄所作,通过深邃的历史视角,展现了对古代文明与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洪荒一何遥,悠悠几万载”以洪荒时代为背景,描绘出时间的漫长与历史的深远,给人以时空交错之感。接着,“古迹竟茫然,古道复安在”两句,将读者带入对古代遗迹与道路的追寻之中,表达了对历史痕迹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
“巍巍唐帝尊,放勋薄四海”赞美了唐朝的辉煌与影响力,唐太宗李世民的英名远播四方。随后,“文明启中天,伦典粲而蔼”则进一步阐述了唐朝在文化上的贡献,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如儒家伦理道德的弘扬。
“鲁叟删述劳,于兹立圣轨”提到孔子删订六经的辛勤工作,确立了儒家学说的基本框架。最后,“寥落但陈编,抚事增叹慨”表达了面对历史文献时的孤独感和对往事的深深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敬仰与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与期待。
江城淹病酒难酣。疏鬓讶朝簪。
暑消已觉秋光遍,红尘远、斜日回骖。
蕙帐累留残宿,青霜犹湿春衫。秦淮潮定碧如蓝。
归燕息呢喃。白云帏幔寒偏早,更谁问、雁字鱼缄。
早晚棹声归也,黄花白酒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