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坂霞流逼太清,瑶台长自护题名。
羽衣道士游何处,锡响峰前白鹿惊。
石坂霞流逼太清,瑶台长自护题名。
羽衣道士游何处,锡响峰前白鹿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气飘渺的山中景象。首句“石坂霞流逼太清”,以石坂上的霞光流动,仿佛逼近了天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瑶台长自护题名”一句,瑶台自古象征仙境,这里暗示着某种隐秘而神圣的存在,守护着历史或传说中的名字,增添了神秘色彩。
“羽衣道士游何处”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山中的一位羽衣道士,他行踪不定,似乎在山中游历,探寻着未知的秘密。最后,“锡响峰前白鹿惊”以白鹿的惊动,形象地表现了道士行经之处的不凡,锡响(可能是道士所携带的法器)在山峰前回荡,引起白鹿的警惕,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神秘与宁静并存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叙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神秘感的山中世界,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超然。
金华仙伯歌襦久,休父仍孙敛版迟。
堂下言高鬷蔑恶,官中事了傅咸痴。
苦心才睹千年馀,垂翅新翻六月池。
接淅中山听馀令,徵黄敕使立多时。
朽屋延暗暝,凿明快吾魄。
西墉偶面势,开牖遂生白。
兹焉玩图史,亦以置床箦。
岂能来清风,犹苦对残赫。
炎天适暵旱,永暮坐燔炙。
宾客何可处,儿女哀不获。
咨诹或献诗,盖覆乃其策。
架木凑檐瓦,铺竹施苇席。
聊且纾暴酷,未足为佳适。
北山多乔松,倚天不知尺。
绸缪星日暗,轇轕鬼神宅。
栋梁尚匪材,枝叶固何益。
敢告持利斧,斩伐遵指画。
束缚如见遗,无使曲傅直。
此身得馀庇,阴德佩无斁。
靖节高风去千载,至今遗响在平塘。
洗耳洗心甘绿野,濯缨濯足付沧浪。
松间月色诗千首,竹里棋声酒几觞。
正受全归无一欠,未为公憾为时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