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轩敞碧流,官妓拥诸侯。
粉项高丛鬓,檀妆慢裹头。
亚身摧蜡烛,斜眼送香毬。
何处偏堪恨,千回下客筹。
华轩敞碧流,官妓拥诸侯。
粉项高丛鬓,檀妆慢裹头。
亚身摧蜡烛,斜眼送香毬。
何处偏堪恨,千回下客筹。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宣城北楼上的夜宴盛会,通过华丽的词藻和生动的情景,再现了当时贵族与官妓间的奢侈享乐。"华轩敞碧流"一句,展现了豪华的车驾和清澈的水流,是对环境的描绘;"官妓拥诸侯"则直接揭示了宴会上的主要人物——官员与妓女之间的亲密关系。
接着,“粉项高丛鬓,檀妆慢裹头”两句,具体描述了妓女们精心装扮的样子,通过对头饰和发型的细腻描写,突出了当时女性追求美丽的风尚。"亚身摧蜡烛,斜眼送香毬"则是宴会上的具体情景,蜡烛照亮了夜晚,妓女们以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向宾客传递着香气和情意。
最后,“何处偏堪恨,千回下客筹”表达了一种对于即将离别的惆怅和无尽的思念。"客筹"在这里暗指宴会结束后宾客们依依不舍的情形,"千回"则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深重与反复。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绘,以及对场景氛围的生动刻画,展现了唐代上层社会生活的奢华和放纵,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离别的哀愁。
东院宴豪客,门外多华鞍。
西邻蒙帕女,独汲古井寒。
井上梧桐枝,绿峻无巢鸾。
远吸西山晖,下射芙蓉阑。
芙蓉犹未华,勺药迟将残。
密幕龙烟薰,不熨罗袖单。
艳情宜眷春,独居今知难。
且撷海岳云,溽此湘皋兰。
弱年惯閒惰,每以书为仇。
遂使枵腹人,常匿声名羞。
木叶复将下,已非前岁秋。
岂真吾发华,在镜青常留。
飘风不自警,去水同悠悠。
与为伏井龙,宁为耕田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