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历历纪功臣,底事中间有子陵。
未必故人同卧处,了无一语及中兴。
云台历历纪功臣,底事中间有子陵。
未必故人同卧处,了无一语及中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可翁的作品,名为《钓台(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描绘一处云雾缭绕的高台之美,同时也在表达一种历史感和对古人的怀念。
"云台历历纪功臣" 这句通过“云台”这一景象,勾勒出一个超凡脱俗的意境。“历历”一词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连绵不绝,而“功臣”则指的是那些有功于国家的忠诚官员。诗人通过这样的设定,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历史悠久、英雄辈出的氛围中。
"底事中间有子陵" 这里的“底事”意指古代的事迹或遗址,“子陵”则是西汉名将张良的谥号。这句诗表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隐藏着子陵这样的历史人物故事。诗人通过这样的隐喻,不仅展示了自己对历史的敬仰,也传达了一种文化的自豪感。
"未必故人同卧处" 这句话中,“未必”表达一种怀疑或不确定的语气,而“故人同卧处”则暗示着诗人对于古代英雄们是否真的曾在这里安息的质疑。这样的表述,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产生了一种时空交错的奇妙感觉。
"了无一语及中兴" 这句话表达的是,尽管历史上有过辉煌的“中兴”(通常指朝代的鼎盛时期),但在诗人面前的这片云台之地,却没有留下任何关于那个时代的话语。这里的“了无一语”强调了一种遗落感,似乎历史的荣耀与此刻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古人的怀念和历史的反思,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学情怀。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叙事交织在一起,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充满想象力的画面。
皑如山上雪,凛冽生阴寒。
狐狸卧深穴,猛虎饥不眠。
下有千尺松,埋没多摧残。
山椒冠丛祠,寂寞无孤烟。
傍有古战场,鬼哭声烦冤。
灯火断城郭,鸡犬杂喧喧。
朝官急征夫,迫促争后先。
柴门不得闭,行者不得还。
何当霁风雪,岩岫开南山。
茅峰何山亦何好,瑶木琪华并三岛。
其间岩洞邃且深,隐居仙人得穷讨。
远业已跨雪色驴,诸孙何能玉颜老。
黑虎会有青鸾信,洞章同梦池塘草。
关键真符付自尔,鸳鸯琼壶每倾倒。
颇闻云篆经九试,自应太上传三宝。
他年芒屦谒凝神,洗心拱听无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