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王右丞书堂二首·其一》
《过王右丞书堂二首·其一》全文
唐 / 储嗣宗   形式: 古风

澄潭昔卧龙,章句世为宗。

独步声名在,千岩水石空。

野禽悲灌木,落日吊清风。

后学攀遗址,秋山闻草虫。

(0)
注释
澄潭:清澈的潭水。
昔:过去,昔日。
卧龙:比喻有才华的人。
章句:文章的句子,这里指学问或诗文。
独步:独一无二,超群出众。
后学:后辈学生,晚辈学者。
遗址:古人遗迹,遗址。
秋山:秋天的山岭。
草虫:秋天常见的昆虫,如蟋蟀等。
翻译
昔日的清澈潭水中曾有卧龙的身影,他的文章句法被世人尊崇为典范。
他的独特声名流传至今,而那千岩万壑间的水石似乎只为他空留遗憾。
野鸟悲鸣于荒芜的灌木丛中,落日余晖下只有清风陪伴,仿佛在凭吊他的离去。
后辈学子们前来瞻仰他的遗迹,秋天的山岭间回荡着草虫的鸣叫,那是对他的深深怀念。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诗人情感的诗句。开篇“澄潭昔卧龙,章句世为宗”两句,通过对古代贤人、智者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向往。“独步声名在,千岩水石空”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独立自我的高洁情操。这里的“独步”,意味着诗人在精神上与众不同,有着不为外界干扰的宁静心境。

接下来的“野禽悲灌木,落日吊清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内在的情感波动。这里的“野禽”,指的是野外的鸟儿,它们的啼叫声似乎带有一种悲凉之感,与落日和清风形成了一幅秋天的萧瑟画面。

最后,“后学攀遗址,秋山闻草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中细微生命声音的敏锐感知。这里的“后学”,指的是后来的学习者或追随者,而“攀遗址”,则是攀援着古代留下的遗迹,寻找历史的痕迹。

整体来看,这段诗句通过对自然美景和文化传承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于历史智慧的尊崇。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作者介绍

储嗣宗
朝代:唐

储嗣宗,唐诗人。储光羲曾孙。润州延陵(今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登进士第,曾任校书郎。到过北方边塞,有《随边使过五原》诗,与顾非熊、顾陶友善。崇仰王维,受王维、储光羲影响,善写山林幽景,多发尘外之思,缺乏社会内容。元辛文房谓其为诗“苦思梦索,所谓逐句留心,每字著意,悠然皆尘外之想”,并称颂其“片水明在野,万华深见人”,“蝉鸣月中树,风落客前花”等警句为“皆区区所当避舍者也”。但艺术成就远不及王、储。《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十首,编为一卷。《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直斋书录解题》
猜你喜欢

范蜀公挽词三首

能言人尽尔,有立世终稀。
忧国常先众,谋身亦勇归。
见奇初或笑,要极未应非。
仅似西山老,终身止食薇。
赋传长啸久,书奏镈钟新。
共叹文章手,终为礼乐人。
遗风满台阁,好语落簪绅。
欲取褒雄比,终非骨鲠臣。
剑外东来日,城西却住年。
高斋留寓宿,旅食正萧然。
语惬闻投石,诗新看涌泉。
清樽寄苦泪,一洒叶坟前。

(0)

欧阳伯和仲纯挽词二首

之人虽蚤病,对客每清言。
不信疾为累,要称学有原。
籧篨视名器,果蓏指乾坤。
长短何须问,传家已抱孙。
仲氏气无前,为文思涌泉。
飘然落笔地,时出疾邪篇。
杶干要经雪,骅骝行著鞭。
凄凉悲故客,不及见华颠。

(0)

欧阳文忠公夫人挽词二首

先生才盖世,家事少经心。
流落初相偶,委虵志益深。
功名入图史,文字刻缪琳。
有助知由内,驺虞欲重吟。
好礼忘耆老,持家历盛衰,谨严终至一,贫富各従宜。
晚岁仍闻道,临终竟不疑。
外人传一二,犹得载铭诗。

(0)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伤足

少年谬闻道,直往寡所疑。
不知避碍险,造次逢颠危。
中岁鲍忧患,进退每自持。
长存鄙夫计,未免达士嗤。
前日使胡罢,昼夜心南驰。
中涂冰塞川,滉漾无津涯。
仆夫执辔前,我亦忘止之。
马眩足不禁,拉然卧中坻。
异域非所息,据鞍几不支。
昔尝诵《楞严》,闻有乞食师。
行乞遭毒刺,痛剧侵肝脾。
念觉虽觉痛,无痛痛觉知。
念极良有见,遂与凡夫辞。
我今亦悟此,先佛岂见欺。
但尔不即证,欲往常迟迟。
咄哉后来心,当与初心期。

(0)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奚君〈宅在中京南。〉

奚君五亩宅,封户一成田。
故垒开都邑,遗民杂汉编。
不知臣仆贱,漫喜杀生权。
燕俗嗟犹在,婚姻未许连。

(0)

补种牡丹二绝

野草凡花著地生,洛阳千叶种难成。
姚黄性似天人洁,粪壤埋根气不平。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