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苕雪游慈仁寺看双松》
《同苕雪游慈仁寺看双松》全文
清 / 陈曾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双松足壮帝京色,可惜看松人已无。

天上孤云长独往,域中奇气此能图。

翻风动日僵龙起,屈铁回枝衲臂枯。

暂洗尘沙一趺坐,沉泉悽怆上毡毹。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曾寿所作,名为《同苕雪游慈仁寺看双松》。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慈仁寺观赏两株苍劲挺拔的古松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松树的壮美与时间的流逝。

首句“双松足壮帝京色”,以“双松”开篇,赋予了这两株松树以帝王之气,它们仿佛是京城的守护者,增添了诗的气势。接着,“可惜看松人已无”一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天上孤云长独往,域中奇气此能图。”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松树的独立与独特,如同天上的孤云独自飘荡,又如域中独有的奇气,赋予了松树超凡脱俗的气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松树与孤云、奇气相提并论,突出了其独特的存在感。

“翻风动日僵龙起,屈铁回枝衲臂枯。”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松树在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之美。在狂风中,松树似乎化身为僵硬的巨龙,翻腾起舞;而在阳光下,它们的枝条弯曲回旋,如同僧侣的袈裟般枯萎,既展现了松树的坚韧生命力,也暗示了岁月的无情。

最后,“暂洗尘沙一趺坐,沉泉悽怆上毡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暂时远离尘世喧嚣,静坐于松下,感受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悲凉。这里的“沉泉悽怆”可能象征着内心的深邃与哀伤,而“上毡毹”则可能是诗人对这种宁静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双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独特,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心之间深刻关系的思考与感悟。

作者介绍

陈曾寿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和陶郭主簿二首,并引·其一

今日复何日,高槐布初阴。

良辰非虚名,清和盈我襟。

孺子卷书坐,诵诗如鼓琴。

却去四十年,玉颜如汝今。

闭户未尝出,出为邻里钦。

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

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淮、德入我梦,角羁未胜簪。

孺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

(0)

子由作二颂,颂石台长老问公:手写《莲经》,字如黑蚁,且诵万遍,胁不至席二十馀年。予亦作二首·其二

眼睛心地两虚圆,胁不沾床二十年。

谁信吾师非不睡,睡蛇已死得安眠。

(0)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其一

蜀江久不见沧浪,江上枯槎远可将。

去国尚能三犊载,汲泉何爱一夫忙。

崎岖好事人应笑,冷淡为欢意自长。

遥想纳凉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

(0)

南海东庙浴日亭

南海端为四海魁,扶胥绝境信奇哉。

日从若木梢头转,潮到占城国里回。

最爱五更红浪沸,忽吹万里紫霞开。

天公管领诗人眼,银汉星槎借一来。

(0)

归朝欢

声转辘轳闻露井。晓引银瓶牵素绠。

西园人语夜来风,丛英飘坠红成径。宝猊烟未冷。

莲台香蜡残痕凝。等身金,谁能得意,买此好光景。

粉落轻妆红玉莹。月枕横钗云坠领。

有情无物不双栖,文禽只合常交颈。昼长欢岂定。

争如翻作春宵永。日曈昽,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

(0)

水调歌头·其一

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