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出大海,豫章擢清云。
宗臣开国功,王佐难其群。
公朝日举士,愚者甘不闻。
披褐玩明时,骋翰流华芬。
分适中自谐,知己俟其真。
磬折难为容,弹冠各有人。
谁令君独往,踟蹰失要津。
明珠出大海,豫章擢清云。
宗臣开国功,王佐难其群。
公朝日举士,愚者甘不闻。
披褐玩明时,骋翰流华芬。
分适中自谐,知己俟其真。
磬折难为容,弹冠各有人。
谁令君独往,踟蹰失要津。
这首诗《感怀(其三)》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比明珠与豫章、宗臣与王佐,以及公朝举士与愚者之态,表达了对人才价值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明珠出大海,豫章擢清云”,以明珠比喻杰出人才,豫章则象征高远的志向或理想,形象地描绘了人才在广阔天地中的卓越表现。接着,“宗臣开国功,王佐难其群”进一步强调了这些人才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贡献,同时也暗示了他们难以被同辈所匹敌的地位。
“公朝日举士,愚者甘不闻”揭示了社会上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朝廷不断选拔人才的同时,却有愚者对此漠不关心,甚至甘愿忽视。这反映了社会认知的差异和人才价值的被低估。
“披褐玩明时,骋翰流华芬”则展现了诗人自己对美好时代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才华和思想,留下芬芳的文采。
“分适中自谐,知己俟其真”表达了诗人期待找到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知音,认为只有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共鸣。
最后,“磬折难为容,弹冠各有人”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即使才华横溢,也可能遭遇不被接纳的情况,而“谁令君独往,踟蹰失要津”则表达了对孤独前行者的同情,以及对如何在社会中找到正确道路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探讨,反映了诗人对人才价值、社会公平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汾阳西指,有插天垠崿。亘石栈、冈峦纷错。蹑芒屩。
看峰回径转,亥磴螺盘,羊肠路恶。两崖去天如削。
列城郭。倚崇墉绝顶,险同剑阁。剩荒垣、断云残角。
谁疏凿。
自一夫荷戟,百万临关梭巡,前却河山,数重扃钥。
销兵厉海禁,两廛无一釜。
迩乃逢宽政,锄犁满场圃。
颇闻好事人,煆为剑与斧。
抒悃三十年,馀风犹好武。
愿学一人敌,日中庭上舞。
纷腾赛水仙,卤莽祀田祖。
招彼下南人,蛮讴击鼍鼓。
纵博自有徒,释耒赴戎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