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惯作犒师牛,遂致舆图尽海头。
惟有指峰无恙在,青青不改使人愁。
江山惯作犒师牛,遂致舆图尽海头。
惟有指峰无恙在,青青不改使人愁。
这首诗以江山比喻国家,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版图变迁的感慨。"江山惯作犒师牛",将江山比作劳苦的牛,象征着国家为战争付出的巨大代价,"遂致舆图尽海头"则暗示了疆域的扩展或收缩,可能是指历史上的领土变迁,直到海边。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指出"惟有指峰无恙在",即唯有某个具体的山峰依旧屹立不倒,保持着原有的青翠,这与前文的沧桑变化形成对比。"青青不改使人愁",诗人借此表达对江山稳固的欣慰,以及对人事更迭、世事无常的忧虑和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丰富,展现了王松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清羸将家子,苦节自寒儒。
四壁我何有,一钱君亦无。
下滩船自急,闻雁日将晡。
行爱青山口,人烟事网罛。
移得溪边翠,来为庭下阴。
惜根存旧土,带笋助新林。
暗换萧萧叶,知虚寸寸心。
东风莫摇撼,培壅未应深。
宋日天王寺,梁时太子园。
地犹随世变,物岂与人存。
欲问移居意,还应避俗喧。
相期唯有月,夜夜在高原。
人知何晏宅,近住白杨头。
车马不还往,诗书多蓄收。
风庭吹落叶,霜树立鸣鸠。
颇与市朝远,闭门凡几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