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夜偏乘隙,逢人辄噬肤。
不饶豫让炭,肯恕玉环酥。
闇空愁逢蝠,虚檐巧避蛛。
吾无红拂妓,姑命小奴驱。
伺夜偏乘隙,逢人辄噬肤。
不饶豫让炭,肯恕玉环酥。
闇空愁逢蝠,虚檐巧避蛛。
吾无红拂妓,姑命小奴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年偶效颦为之韵险不复和也(其一)五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种严酷而冷漠的自然景象,并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伺夜偏乘隙,逢人辄噬肤。”这里借用夜间潜行的动物形象,比喻那些在黑暗中伺机而动的人,他们总是寻找机会侵害他人。"不饶豫让炭,肯恕玉环酥"则描写了严冬时节,即便是亲切的炭火也不宽容,而珍贵如玉环也变得脆弱易碎,这象征着在困境中连最亲近的人际关系都可能变得冷漠无情。
“闇空愁逢蝠,虚檐巧避蛛。”诗人继续描绘了昏暗空间中的蝠虫和屋檐下躲避蜘蛛的情景,这些细小的生灵为了自保而不得不采取行动,反映出在严酷环境中所有生物都必须为求生存而斗争。
最后,“吾无红拂妓,姑命小奴驱。”诗人表达了自己没有温暖的庇护之地,只能命令小仆人去努力寻找避难所。这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写照,也象征着在冷酷的人世间,每个人都必须自强自立,才能获得暂时的安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灵行为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威胁与挑战的世界,以及人们在其中的无奈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