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江南不肯明,良宵风雨又纷纷。
何人梁苑歌千里,今夜扬州欠二分。
误我寻欢沽斗酒,负他学拜换罗裙。
天公或惜思乡苦,故遣嫦娥隐白云。
月到江南不肯明,良宵风雨又纷纷。
何人梁苑歌千里,今夜扬州欠二分。
误我寻欢沽斗酒,负他学拜换罗裙。
天公或惜思乡苦,故遣嫦娥隐白云。
这首《中秋无月》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江南特有的阴雨天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诗人王德爵通过“月到江南不肯明”这一句,巧妙地将月亮与江南的自然环境相结合,暗示了中秋之夜的阴云密布,使得明月未能如愿照亮江南的夜晚。
“良宵风雨又纷纷”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凄凉景象,风雨交加,使得原本应该团圆美好的中秋之夜变得黯淡无光。接着,“何人梁苑歌千里,今夜扬州欠二分”两句,运用了典故和对比手法,将远方的欢乐与眼前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欢乐的向往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误我寻欢沽斗酒,负他学拜换罗裙”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无法享受中秋佳节的欢乐而产生的遗憾之情。他本想借酒消愁,却因无法寻得欢愉;他想通过学习拜祭来改变现状,却发现自己无力回天。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最后,“天公或惜思乡苦,故遣嫦娥隐白云”一句,诗人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寄托于传说中的嫦娥,表达了对天公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在哀而不伤的情感中,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美好愿望的失落与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老树茏葱染春碧,烟雾濛濛羃高石。
山人爱看梅雨潭,葛袖芒鞋喜沾湿。
悬河一道从天来,捣崖砯石如奔雷。
风回电转忽飘散,细如洒雪轻如埃。
波光日影远相荡,彷佛烟花吹复回。
衔杯仰面坐莓苔,贪看未尽日巳颓。
深流自在白发翁,念之不觉令人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