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迷离,几番风雨花朝。
剩有一片芳尘,浑望断红桥。
燕子绕梁飞遍,为怕伊憔悴,替垒香巢。
早长亭折柳,天涯尽处,春去难招。
空阶夜色,弯弯月冷,罗袂飘摇。
天末风生,吹皱了、浣纱溪水,溅上夭桃。
一襟红泪,照往时、鬓影萧条。
算此际,有愁人似我、朱楼缥缈,无寐吹箫。
忒迷离,几番风雨花朝。
剩有一片芳尘,浑望断红桥。
燕子绕梁飞遍,为怕伊憔悴,替垒香巢。
早长亭折柳,天涯尽处,春去难招。
空阶夜色,弯弯月冷,罗袂飘摇。
天末风生,吹皱了、浣纱溪水,溅上夭桃。
一襟红泪,照往时、鬓影萧条。
算此际,有愁人似我、朱楼缥缈,无寐吹箫。
这首清代谭献的《湘春夜月》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春夜画面。开篇“忒迷离,几番风雨花朝”写出了春天风雨交加,花朵凋零的景象,透露出淡淡的哀愁。接下来,“剩一片芳尘,浑望断红桥”进一步渲染了春残的落寞,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燕子绕梁飞遍,为怕伊憔悴,替垒香巢”借燕子的忙碌和担忧,暗示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忧虑。随后,“早长亭折柳,天涯尽处,春去难招”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之苦和挽留不住春光的无奈。
进入夜晚,“空阶夜色,弯弯月冷,罗袂飘摇”营造出寂静而凄凉的氛围,月光下的孤单身影令人感伤。“天末风生,吹皱浣纱溪水,溅上夭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寓言了主人公的心境,风起波澜,如同她内心的愁绪。
最后,“一襟红泪,照往时、鬓影萧条”直接抒发了主人公的哀愁,回忆起过去的繁华与如今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结尾“算此际,有愁人似我、朱楼缥缈,无寐吹箫”以想象中的相似情境作结,道出无数人在此时此刻都沉浸在相似的愁绪中,难以入眠。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变迁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情感深沉,意境优美。
涟川川上一书堂,岸缺篱崩径亦荒。
问讯主人空日日,自怜求友亦皇皇。
岂期雪后能相过,不惮风前往送将。
陇菜半芜梅摘索,未妨小立更寻香。
君行日未昏,意适先投宿。
世有疾走人,奔波宁自足。
遥知琢诗际,声韵惊邻曲。
寄谢主人翁,取将宜刻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