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雪狮儿·其三》
《雪狮儿·其三》全文
清 / 厉鹗   形式: 词  词牌: 雪狮儿

妆楼正卧,底须诘取,于菟痴小。

解事吴娃,戏学凤仙亲捣。红丝缭绕。

便万贯、呼来还少。防失却,袅蹄重铸,閒坊寻到。

蟋蟀吟中醒悄。正无声四壁,立残斜照。

不捕依然,阶药纷披藏好。携儿乳饱。

从榻畔、微温相恼。春回早。八九墙阴新扫。

(0)
鉴赏

这首《雪狮儿》(其三)由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活气息。

诗中的“妆楼正卧”,仿佛是主人公在静谧的闺房中悠闲地躺着,享受着片刻的宁静。接下来的“底须诘取,于菟痴小”两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幽默感。这里的“于菟”指的是老虎,此处用以形容某种小动物的可爱与天真。

“解事吴娃,戏学凤仙亲捣”则描绘了女主人公与侍女之间的互动,她们或许在学习捣药,这种日常的劳作被赋予了趣味性,展现出生活的轻松与和谐。接着的“红丝缭绕。便万贯、呼来还少”两句,通过红丝线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无法替代亲情与友情的珍贵。

“防失却,袅蹄重铸,閒坊寻到”则进一步描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似乎在担心某件事物的丢失,但最终还是找到了,这种情感的起伏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蟋蟀吟中醒悄。正无声四壁,立残斜照”几句,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光影变化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蟋蟀的鸣叫,四壁的寂静,以及夕阳的余晖,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的画面。

“不捕依然,阶药纷披藏好。携儿乳饱。从榻畔、微温相恼”则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乐趣。孩子们在阶前玩耍,药草纷披,母亲带着孩子享受着温暖的时光,这份简单而纯粹的幸福,是诗歌中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最后,“春回早。八九墙阴新扫”以春天的到来作为收尾,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整个画面因此而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期待。

整体而言,《雪狮儿》(其三)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情趣和情感深度的家庭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美的深刻感悟和细腻捕捉,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佳作。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
朝代:清   字:太鸿   号:樊榭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692-1752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和人首夏池上雨中闻笛

朱华始沈泉,池塘恰雨天。

鹭头飘雪暗,荷腹荡珠圆。

风递谁家笛,声冲几里烟。

拂波轻重起,隔树往来传。

沥沥虽侵汉,遥遥已杂□。

天龙吟转乐,石韵更相连。

谩读襄王赋,虚誇子晋仙。

宁同向散骑,肠断向漪涟。

(0)

送僧归护国寺

拂衣台岭旧林泉,命服兰芽夺目鲜。

一念不居常在定,十分无闷尽安禅。

霜含庭柏依稀老,月到经窗暗澹圆。

蠛枕沈迷难话别,半桥衰柳锁寒烟。

(0)

病起掇黄花数本焚香清坐二首·其一

秋风雕鹗刷天涯,有底男儿只恋家。

病后暂收文字眼,焚香清坐看黄花。

(0)

辛簿赵尉夜语新亭二首·其一

老夫身世尽山林,门外红尘没膝深。

有底一般闲快活,光风霁月夜论心。

(0)

自述九首·其二

山翁何处是便宜,正是冬窝独坐时。

不是惺惺强无事,实无个事可思为。

(0)

卢滩杂兴五首·其二

火照寒沙雪欲流,恍疑身在剡溪舟。

蚩蚩横目无真色,刚道神仙在十洲。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