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麦方耕秋麦茁,力田孰不趁时和。
课农来往于斯惯,凭揽欣多惧亦多。
春麦方耕秋麦茁,力田孰不趁时和。
课农来往于斯惯,凭揽欣多惧亦多。
这首诗描绘了农人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辛勤劳动场景,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对时间与季节的敏感与尊重。诗人以“春麦方耕秋麦茁”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春种秋收,循环往复。接着,“力田孰不趁时和”一句,表达了农人顺应天时、努力耕耘的精神,强调了适时播种的重要性。
“课农来往于斯惯”描述了农人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生活习惯,他们熟悉土地,懂得如何根据季节变化安排农事活动。“凭揽欣多惧亦多”则表达了农人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伴随着对自然灾害的担忧,反映了农民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农人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也蕴含着对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丰收的渴望。
早岁相知晚相识,抵掌回头已陈迹。
万里从军壮此行,一箸鲈鱼留不得。
夜静关山秋月明,莫听岭头流水声。
平世功名须少壮,看君一箭下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