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密午生翳,嘒嘒鸣一蜩。
万山方战云,此院独无嚣。
深楼篁匝帏,壁影皆凉潮。
婑媠倚窗石,蒙藓如垂髫。
去春来寻梅,泥酌听晚箫。
画城初月痕,媚之新柳条。
今年秋已中,旧柳瘦将凋。
柳底残蕖红,避风亦愁飘。
空钟催雨来,渐过苏堤桥。
烟气未到门,在耳先萧萧。
致我梦思沈,俯见池萍漂。
天痕抹萍心,翠重低不漻。
腻径颇思屐,急迅闻回飙。
湖日浮碎金,一展轻黄绡。
三两菱湾船,揎袖重移桡。
乍闻鸥尾歌,唤出田田娇。
树密午生翳,嘒嘒鸣一蜩。
万山方战云,此院独无嚣。
深楼篁匝帏,壁影皆凉潮。
婑媠倚窗石,蒙藓如垂髫。
去春来寻梅,泥酌听晚箫。
画城初月痕,媚之新柳条。
今年秋已中,旧柳瘦将凋。
柳底残蕖红,避风亦愁飘。
空钟催雨来,渐过苏堤桥。
烟气未到门,在耳先萧萧。
致我梦思沈,俯见池萍漂。
天痕抹萍心,翠重低不漻。
腻径颇思屐,急迅闻回飙。
湖日浮碎金,一展轻黄绡。
三两菱湾船,揎袖重移桡。
乍闻鸥尾歌,唤出田田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湖山春社之际遭遇雨天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首先,诗中的“树密午生翳,嘒嘒鸣一蜩”两句,以午后浓密的树木遮蔽阳光,蝉鸣声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万山方战云,此院独无嚣”则通过对比群山乌云密布与庭院的宁静,突出了环境的和谐与内心的平静。
“深楼篁匝帏,壁影皆凉潮”描绘了深邃的楼阁被竹帘环绕,墙壁上的光影如同清凉的潮水,给人以清凉舒适之感。“婑媠倚窗石,蒙藓如垂髫”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窗边石头上长满青苔的生动景象,仿佛是垂下的发丝,富有生命力。
“去春来寻梅,泥酌听晚箫”回忆了去年春天寻找梅花的情景,泥泞中饮酒,聆听晚间的箫声,充满了诗意与浪漫。“画城初月痕,媚之新柳条”则描绘了初升的月亮在画城留下痕迹,新柳条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妩媚。
“今年秋已中,旧柳瘦将凋”描述了秋天的柳树已经变得瘦弱,即将凋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柳底残蕖红,避风亦愁飘”进一步描绘了残荷在柳树下依然鲜艳,但面对风吹也感到忧愁,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空钟催雨来,渐过苏堤桥”写出了空荡的钟声预示着雨的到来,雨滴逐渐经过苏堤桥,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烟气未到门,在耳先萧萧”则通过烟气未至但已听到雨声的细节,表现了对雨的敏感和期待。
“致我梦思沈,俯见池萍漂”表达了诗人沉浸在梦境中的感受,低头看见池塘中的浮萍随波漂流,富有哲理意味。“天痕抹萍心,翠重低不漻”描绘了天空的痕迹覆盖在浮萍的心上,翠绿的颜色更加浓郁,但水面却显得低沉而不清澈。
“腻径颇思屐,急迅闻回飙”则通过想象在湿润的小路上行走,渴望穿上木屐,感受到疾风的呼啸,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湖日浮碎金,一展轻黄绡”描绘了湖面上阳光照射下,仿佛浮现出碎金般的光芒,如同展开的轻盈黄色丝绸,充满了美感。
“三两菱湾船,揎袖重移桡”则描绘了湖中三两艘菱湾船,船夫们卷起衣袖,重新调整船桨,继续前行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乍闻鸥尾歌,唤出田田娇”最后以鸥鸟尾部的歌声唤醒了田野中的娇嫩,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季节更替的思考与感慨。
天作元圣配,公非浅夫相。
乘风来帝旁,捧日到天上。
兵戎在呼吸,端委见力量。
三朝社稷臣,勋业谁辈行。
堂堂国伊周,勃辈安敢望。
清源始生地,风土至今王。
释氏从何得,抱送真不妄。
好事榜其堂,嘉名无以尚。
何人辄更改,有识为悽怆。
端同圣削迹,又类玄覆酱。
思贤旧观复,闻风懦夫壮。
堂上生辉光,如公名始唱。
奸骨死犹寒,如公昔为将。
画象出貂蝉,疑公尚亡恙。
平生蓼莪心,眷此应不忘。
嗟予生太晚,不识天人状。
版图犹未复,昼锦无由访。
维扬金系腰,叹息为谁放。
一麾忽南来,遗迹增慕向。
当于异梦处,祠堂为公创。
《六月二十五日会同官于贡院用前一绝分韵得相字》【宋·王十朋】天作元圣配,公非浅夫相。乘风来帝旁,捧日到天上。兵戎在呼吸,端委见力量。三朝社稷臣,勋业谁辈行。堂堂国伊周,勃辈安敢望。清源始生地,风土至今王。释氏从何得,抱送真不妄。好事榜其堂,嘉名无以尚。何人辄更改,有识为悽怆。端同圣削迹,又类玄覆酱。思贤旧观复,闻风懦夫壮。堂上生辉光,如公名始唱。奸骨死犹寒,如公昔为将。画象出貂蝉,疑公尚亡恙。平生蓼莪心,眷此应不忘。嗟予生太晚,不识天人状。版图犹未复,昼锦无由访。维扬金系腰,叹息为谁放。一麾忽南来,遗迹增慕向。当于异梦处,祠堂为公创。
https://shici.929r.com/shici/3zLlkVMw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