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见九江平稳去,还从三峡崄巇来。
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沧溟涵贮尽,沈深不动浸昭回。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见九江平稳去,还从三峡崄巇来。
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沧溟涵贮尽,沈深不动浸昭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江河图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 这两句从宏伟的视角出发,将汉水与阳台相连,形成一种天然的壮观。"唅呀"一词充满了动感和音响效果,使人仿佛能听见大自然的轰鸣之声。
"莫见九江平稳去," 这句透露出诗人对水流急遽变化的一种豁达态度,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失望或是对静谧景象的向往。
接下来的"还从三峡崄巇来。" 则将视野转移到更为险峻的地势,强调了江水的汹涌澎湃和不可预测性。
"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悠扬自得的情景,似乎是在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与赞叹。其中"劣泛杯"一词则透露出一种超脱物外的境界。
最后两句"直至沧溟涵贮尽,沈深不动浸昭回。" 则是对前述景象的一种总结和升华,从字面上看,是在描写江水汇聚于广阔的大海之中,形成一种静谧而又深不可测的境界。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