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响牙签,云寒古砚,芳铭犹在棠笏。
秋床听雨,妙谢庭、春草吟笔。城市喧鸣辙。
清溪上、小山秀洁。便向此。
搜松访石,葺屋营花,红尘远避风月。
瞿塘路,随汉节。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
青天万里,料漫忆、莼丝鲈雪。车马从休歇。
荣华事、醉歌耳熟。
天与此翁,芳芷嘉名,纫兰佩兮琼玦。
风响牙签,云寒古砚,芳铭犹在棠笏。
秋床听雨,妙谢庭、春草吟笔。城市喧鸣辙。
清溪上、小山秀洁。便向此。
搜松访石,葺屋营花,红尘远避风月。
瞿塘路,随汉节。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
青天万里,料漫忆、莼丝鲈雪。车马从休歇。
荣华事、醉歌耳熟。
天与此翁,芳芷嘉名,纫兰佩兮琼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多处使用了典故,如“妙谢庭”指的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他曾在会稽山中建有谢公庭,以此表达诗人对于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
开篇“风响牙签,云寒古砚,芳铭犹在棠笏”一句,便设定了一个古朴典雅的场景。牙签和古砚都是古人书写时所用的物品,而棠笏则是古代官员处理公文时放置笔墨的器具。这些词汇的使用,营造出一种深远的历史感和对往昔文化的追怀。
“秋床听雨,妙谢庭、春草吟笔”则描绘了诗人在秋夜听雨声,想象着古代文学家谢灵运的风雅,而自己也如同他那般,以草为纸,以春日的美景为题材,吟咏着自己的文笔。
“城市喧鸣辙。清溪上、小山秀洁”一句,则是对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这里的“辙”字用得十分精妙,它既指车轮印记,又有声响之意,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诗人所在之地与喧闹城市的不同,展现了一种超脱尘嚣、向往清净山水的情怀。
接着“便向此。搜松访石,葺屋营花,红尘远避风月”一句,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肯定和享受。诗人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以松、石为伴,建造自己的小屋,栽培花草,远离尘嚣,专心享受自然之美。
“瞿塘路,随汉节”一句中,“瞿塘路”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或道路,而“随汉节”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尊崇和对历史节令的遵循。
“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青天万里,料漫忆、莼丝鲈雪”一句,则是通过对羽扇和纶巾(一种古代的头饰)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对于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敬仰,以及自己胸怀壮志,如同青天万里一般宏阔。
最后,“车马从休歇。荣华事、醉歌耳熟”一句,则是对过去繁华盛世的回忆和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满足。在这里,诗人通过“车马从休歇”来表达对往昔繁忙生活的放下,而“荣华事、醉歌耳熟”则显示了诗人对于那些曾经辉煌过却已经逝去的事物,仍然保持着一种怀念和欣赏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