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襄阳》
《过襄阳》全文
宋 / 李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表里山川旧楚畿,筑关乘险事皆非。

槎头鱼尽无新语,岘首人亡失隐扉。

云外煮茶僧室静,江边酤酒客帆归。

我来驻节无言久,为爱春流可染衣。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xiāngyáng
sòng /

biǎoshānchuānjiùchǔzhùguānchéngxiǎnshìjiēfēi

chátóujìnxīnxiànshǒurénwángshīyǐnfēi

yúnwàizhǔchásēngshìjìngjiāngbiānjiǔfānguī

láizhùjiéyánjiǔwèiyǒuchūnliúliáng

注释
表里:内外。
山川:山脉和河流。
旧楚畿:古代楚国的地区。
筑关:修建关隘。
乘险:占据险要地势。
槎头鱼:典故,可能指某地或故事。
新语:新的故事或话题。
岘首:地名,可能有历史人物或事件。
亡:死亡。
失隐扉:失去踪迹或关闭的门扉。
云外:远处的云雾中。
煮茶:烹茶。
僧室:僧人的居所。
静:安静。
酤酒:买酒。
客帆:他人的船只。
归:归来。
驻节:停留。
无言:沉默不语。
春流:春天的江水。
染衣:给衣物上色。
翻译
古老的楚地山水依旧,建造关隘占据险要并非明智之举。
槎头鱼的故事已无新奇,岘首的人们离去,只剩空门紧闭。
云雾之外的僧房静谧,江边买酒的船夫正归航。
我长久停留此处无言,只因喜爱这春水能染色衣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和超脱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看破与放弃,以及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感慨。

"表里山川旧楚畿,筑关乘险事皆非。"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历史沧桑、时光流转的情境。"旧楚畿"指的是古代楚国的边界,而"筑关乘险"则是对过往战争和防御行为的描绘,"事皆非"表明这些过去的事情都是虚幻不实的,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无常感。

"槎头鱼尽无新语,岘首人亡失隐扉。" 这两句继续展现了一种淡漠和消逝的情绪。"槎头鱼尽"可能是指时间流逝、物是人非,而"无新语"则意味着没有新的言论或见解,显得有些绝望。"岘首人亡失隐扉"则更进一步描写了人去楼空的遗世独立。

"云外煮茶僧室静,江边酤酒客帆归。" 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状态的观察和感受。"云外煮茶僧室静"描绘了一种清净、超然的生活,而"江边酤酒客帆归"则展现了一种世俗、流动的生态。

"我来驻节无言久,为爱春流可染衣。"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我来驻节无言久"意味着长时间的停留而不多话,可能是因为沉默或是因为观察。而"为爱春流可染衣"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春天流水的喜爱,以及这种喜爱可以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历史沧桑以及个人的淡远超脱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在平淡生活中寻找乐趣的态度。

作者介绍

李复
朝代:元

猜你喜欢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六

未达境惟心,起种种分别。

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

分别既不生,便舍外尘相。

(0)

提葫芦行

提葫芦,竹丛里鸣。昔尝见人学,今乃闻尔声。

草深山远径路狭,春尽日长花竹明。

往来行人竟何事,足茧縢穿千里行。

离家去国已牢落,况复饥渴贪前程。

是时闻尔劝沽酒,下马解带留长亭。

(0)

熙宁四年中秋

月满光尤好,秋殷气更清。

频年苦阴雨,此夜独清明。

后阁罗甥妹,前堂合弟兄。

团圆最相称,尽饮至深更。

(0)

早行

夙驾冒轻寒,身劳意自閒。

鸣鸡起遥墅,残月满空山。

水落滩沙白,林稀落叶殷。

东方上朝旭,始免畏途难。

(0)

宫词·其六十四

春殿千官宴喜归,上林莺舌报花时。

宣徽旋进新裁曲,学士争吟应诏诗。

(0)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

势压苍崖险可惊,攀云半日到轩楹。

旁观竹树回环翠,下视湖山表里清。

惭觉愁随烟霭散,只疑身有羽翰生。

他年君挂朱轓后,蜡屐邛枝伴此行。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