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殿千官宴喜归,上林莺舌报花时。
宣徽旋进新裁曲,学士争吟应诏诗。
春殿千官宴喜归,上林莺舌报花时。
宣徽旋进新裁曲,学士争吟应诏诗。
这首宫词描绘了宋代宫廷中的一幅生动场景。诗人王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皇宫内的宴饮欢庆与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春殿千官宴喜归”,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春天的宫殿里,众多官员在宴饮后归来。这句不仅勾勒出一幅热闹非凡的宫廷宴会图景,也暗示了皇帝的恩宠与皇权的威严。
“上林莺舌报花时”,紧随其后,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上林苑中的黄莺赋予了报春的使命。黄莺的啼鸣不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也象征着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动的自然元素。
“宣徽旋进新裁曲”,此句转而聚焦于音乐艺术。在宴饮之后,宫廷乐师迅速献上了新创作的乐曲。这不仅体现了宫廷艺术的繁荣,也反映了君主对艺术的重视和对创新的鼓励。
“学士争吟应诏诗”,最后,诗人描绘了文臣们在宴会上的创作情景。他们竞相吟诵着应和皇帝旨意所作的诗歌,既展示了文采飞扬的文学氛围,也体现了文官集团与皇权之间的紧密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宫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宋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文化气息的浓厚,以及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音乐艺术与文学创作等元素,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宫廷生活画卷。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我年十六游名场,灵芝借榻栖僧廊。
钟声才定履声集,弟子堂上分两厢。
灯笼一样薄腊纸,莹如云母含清光。
还家欲学竟未暇,岁月已似奔车忙。
书生白首故习在,颠倒简牍纷朱黄。
短檠虽复作老伴,目力眩晃不可常。
平生所好忽入手,摩挲把挈喜欲狂。
兰膏潋滟支达旦,秋雨萧瑟输新凉。
讨论废忘正涂乙,遂欲尽发万卷藏。
所嗟衰病终难勉,非复当年下五行。
桐君故隐两经秋,小院孤灯夜夜愁。
名酒过于求赵璧,异书浑似借荆州。
溪山胜处身难到,风月佳时事不休。
安得连车载郫酿,金鞭重作浣花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