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处瑶宫敞,随山羽客栖。
云根百里路,木杪万重梯。
人语鸣虚壑,鸡声报隔溪。
桃源知不远,欲往路仍迷。
是处瑶宫敞,随山羽客栖。
云根百里路,木杪万重梯。
人语鸣虚壑,鸡声报隔溪。
桃源知不远,欲往路仍迷。
这首诗描绘了玉虚山的壮丽景色与幽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神仙居住之所的神秘与宁静。
首句“是处瑶宫敞”,开篇即以“瑶宫”形容玉虚山中的宫殿,既显其华美,又暗示此处为仙界所在,充满了奇幻色彩。“随山羽客栖”则点明了山中居住的仙人,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活于这仙境之中。
“云根百里路,木杪万重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登山的艰难与壮观。百里之路蜿蜒于云雾之间,万重阶梯直插云霄,不仅展示了山势的险峻,也隐喻了修行之路的漫长与不易。
“人语鸣虚壑,鸡声报隔溪”则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生动的氛围。山间的对话在空谷中回响,鸡鸣声从远处的溪流传来,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居图景。
最后,“桃源知不远,欲往路仍迷”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之地的向往与探寻。虽然知道桃源(借指理想的避世之地)并不遥远,但前路却依然迷茫,象征着追求理想过程中的不确定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玉虚山的神秘与美丽,以及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探索。
秋阴薄薄天风凄,黄落满空孤鸿飞。
志在江湖叫何悲,桂枝初花来几时。
得非往者失埙篪,云情月思哀独归。
青霄高处更危机,胡不少栖欲何之,霜翎雨翅不自持。
非无稻粱与菰黍,食不下咽情永辞。
江头吊影鸣愈悽,嘹唳之声矧可思。
晴窗冉冉飞尘喜,寒砚微微暖气伸。
唤醒东吴天外梦,化为南越海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