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来如诇伺,奇中费堤防。
最善逃形影,恶知辨臭香。
□□□不见,乌获臂空攘。
□诧藏幽密,其如盖愈彰。
倏来如诇伺,奇中费堤防。
最善逃形影,恶知辨臭香。
□□□不见,乌获臂空攘。
□诧藏幽密,其如盖愈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又和南塘十首(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情趣与自然观察。
"倏来如诇伺,奇中费堤防。"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突发而至的惊喜或者是突然的发现,像是无意中捕捉到一只小动物,既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态,也透露出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给予高度评价。
"最善逃形影,恶知辨臭香。" 这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外界变化的警觉和审慎,他宁愿避开世俗的纷争,更倾向于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远离世间的是非。
"□□□不见,乌获臂空攘。" 这两句中,“□□□”处应是指某种难以捉摸的东西,可能是自然界中的风、云或者诗人内心的情感,而“乌获臂空攘”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只空手抓握什么也没有得到的动物,这两句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那些看不见、捉摸不定的东西持有敬畏之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捕捉和掌控事物无能为力的无奈。
"□诧藏幽密,其如盖愈彰。"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隐秘事物的好奇和探索,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某种难以言说的东西比作盖在深处却愈发明亮的宝藏,这些描述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几从江上过,危峰坐中见。
清秋披蒙茸,始得陟崇巘。
诸贤聚一堂,图书已识面。
忆昔迷歧路,困衡不善变。
博文并格物,留情经与传。
于今两寘之,深荷圣衷眷。
古人弃糟粕,用为来者劝。
素琴本无弦,了心何足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