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磨豪气尽,踪迹任浮沈。
有地堪逃暑,无人可会心。
消磨豪气尽,踪迹任浮沈。
有地堪逃暑,无人可会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豪情消磨后的淡然心境与孤独感。首句“消磨豪气尽”直接点出诗人内心的转变,豪情壮志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消散。接着“踪迹任浮沈”一句,展现了诗人不再追求名利,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有地堪逃暑”则暗示了诗人找到了一处避暑之地,或许是一处清凉的山林或是静谧的湖畔,这里可以暂时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然而,“无人可会心”又将这种宁静置于孤独之中,表达了即使身处自然美景之中,也难以找到知音共赏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从豪情到淡泊,再到孤独的内心历程,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个人命运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繁华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普遍愿望。
生在西山,常居东谷,出没无时。
向枯树岩前,幽泉涧畔,饥餐渴饮,饱暖随宜。
一任纵横,平生勇猛,走入丛林万木披。谁知得。
但无忧无惧,断绝狐疑。等闲剔起双眉。
有万里风生八面威。
自踏叶巡山,不离元所,一灵不昧,百兽皈依。
跳下悬崖,咆哮振地,月白山寒水满溪。
收牙爪,且藏身遁迹,独步云归。
雨过春塘水慢流,唤船聊作石湖游。
水亭风槛今馀几,越垒吴台相对愁。
笑拂壁题如觌面,忆从乡老话遨头。
不知化鹤曾归否,更撚梅花一饷留。
骥子堕地追风日,未试千里谁能识。
习之实录葬皇祖,斯文如女有正色。
今年持橐佐春官,遂失此人难塞责。
虽然一鬨有奇偶,博悬于投不在德。
君看巨浸朝百川,此岂有意潢潦前。
愿为雾豹怀文隐,莫爱风蝉蜕骨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