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布云同,入宵雪舞空。
喜真出望外,感亦切由衷。
无月铺阶白,有花卷烛红。
明当诣坛所,先沐帝恩隆。
过午布云同,入宵雪舞空。
喜真出望外,感亦切由衷。
无月铺阶白,有花卷烛红。
明当诣坛所,先沐帝恩隆。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夜雪》。诗中描绘了夜晚降雪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世界的静谧与美丽。
首句“过午布云同,入宵雪舞空”,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描述了从午后至夜间的天气变化。午后的天空布满了云层,随着夜幕的降临,雪花开始在空中翩翩起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喜真出望外,感亦切由衷”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意外之雪的喜悦和感慨。在惊喜之余,诗人内心深处涌动着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动,这种情感源自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奇迹的赞叹。
“无月铺阶白,有花卷烛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雪夜的景色。在没有月亮的夜晚,雪覆盖的地面一片洁白,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而室内,红烛摇曳,映照出温暖的光晕,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既冷峻又温馨的画面。
最后,“明当诣坛所,先沐帝恩隆”则透露出诗人即将前往某个神圣场所的计划,或许是为了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仰,或是为了祈求吉祥如意。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宗教或仪式的尊重,也暗示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内心的感慨与期待,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
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萧洒有馀清。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壮心衰尽愧当年,刻意为文日几千。
老去读书聊度岁,春来多睡苦便毡。
梦归似雁长飞去,才短如蚕只自缠。
唯有闻诗尚思和,可能时寄最高篇。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