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坊何事俗尘同,索我精神阿堵中。
有相要知皆是妄,发真那更陨虚空。
僧坊何事俗尘同,索我精神阿堵中。
有相要知皆是妄,发真那更陨虚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题为《安福县岳兴院希琦求予真赞》。诗中僧侣所在的佛寺本应超脱世俗尘嚣,但诗人却质疑为何此处也有俗世的气息。他指出,追求外在形象或物质("阿堵中",指财物)会使人迷失真我,认识到一切有形之相皆为空幻。诗人进一步强调,只有发掘和保持内心的真理,才能避免因执着于虚幻而陷入虚空的境地。整首诗寓含了对佛教空性思想的反思,以及对精神纯净的追求。
士人坐为仕宦牵,出疆载质可笑人。
毕生号呼冒忧患,苦用志业戕天真。
十年养气如磨剑,正欲一斩世事缠。
玉人雕斲岂受教,服膺孟氏在此言。
荷戈戍边非所学,事急无人谬使前。
来时斗米值千钱,今日郊原闻管弦。
举头秋月三回圆,知我怀归心勃然。
欲去则去谁能援,黄鹘身微亦摩天。
回看帝座黯孤悬,江湖揽袂空汍澜。
兄亡非缘疫,其故独何欤?
畏疾而凭河,哀哉岂此愚。
寄书且视妹,所言固不虚。
书辞靡瞀乱,巷陌多绕纡。
河之水悠悠,城东得遗躯。
终时作何状,割爱从鼋鱼。
为弟诚无状,不能掺其祛。
两兄挈一侄,何许相睢盱。
知死不可让,以次当及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