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对月》
《中秋对月》全文
宋 / 李处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露洗风吹未遽央,登山临水总心降。

明年此夕知何处,自古中秋不可双。

尚倚人琴温似玉,更能诗酒浩如江。

披襟拄颊浑无寐,斗转参移莫下窗。

(0)
翻译
露珠洗净了风尘还未消散,登山临水总是心情低落。
到了明年中秋这个夜晚,又将在哪里度过呢?自古以来,中秋佳节总是不能成双出现。
依旧依赖着人的琴声,温暖如玉,更能借诗酒抒发豪情如同江河。
敞开衣襟,扶着脸颊,彻夜难眠,直到斗转星移,也不愿放下窗子望向那轮明月。
注释
露洗风吹:形容露珠被风吹拂,清新明亮。
未遽央:尚未完全消散。
登山临水:泛指在山水之间游历。
总心降:心情总是低落。
明年此夕:来年的中秋之夜。
不可双:无法重复,指中秋佳节的独特性。
尚倚人琴:仍然依靠别人的琴声。
温似玉:琴声温润如玉。
诗酒浩如江:借诗酒表达的情感深广如江河。
浑无寐:完全无法入睡。
斗转参移:星辰移动,表示时间流逝。
莫下窗:不愿放下窗户眺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中秋节夜晚登山临水,心境平和之美好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月亮的赏析,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相伴的哀愁。

"露洗风吹未遽央" 一句,以清新之笔触描绘出中秋夜晚凉爽的气氛,月光下露珠被风吹拂,仿佛还在不断地滋润着大地。"登山临水总心降" 则表明诗人此刻的心境已达到了宁静与平和,无论是高处之山还是低处之水,都不能扰乱他的内心世界。

"明年此夕知何处" 这一句流露出诗人的无限哀愁,面对着同一轮明月,他不禁思考到来年中秋时自己将身在何方,这种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情景。

"自古中秋不可双" 这句话则是诗人对于中秋节这一天的特别情感寄托。中秋之夜,因其独特的月亮而显得格外珍贵,每一年都无法重复,故而更显得弥足珍贵。

接下来的两句 "尚倚人琴温似玉,更能诗酒浩如江" 描述了诗人的艺术生活和情感世界。他不仅能够享受琴声如玉般温润,也擅长于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豪迈情怀,就像奔腾不息的大江一样。

最后两句 "披襟拄颊浑无寐,斗转参移莫下窗" 则是对夜晚赏月景象的细腻描绘。诗人在月光下,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只是在默默地观察着天上的星辰移动,不愿意从这美妙的梦境中醒来。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以及作者内心深处对于时光和生命的感悟,展现了一个既有情怀又不失豪放的中秋夜赏月之景。

作者介绍

李处权
朝代:宋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猜你喜欢

临江仙.张光甫家儿子咬驴

膝上添丁郎小小,鹓雏彩鹤初匀。

书堂合与孟家邻。诵诗琴解□,论学墨沾唇。

头玉峣峣眉刷翠,更将秋水为神。

看花留待百年春。金鞍南陌上,惊动洛阳人。

(0)

踏云行.次重阳韵

因遇风仙,头分丫角。从今陡顿忘形壳。

攀援爱念上心来,被予慧照先知觉。

景灭澄明,道光遥邈。炉中露就灵灵雹。

功成专待紫书来,胎仙捧出长生药。

(0)

踏云行.师父引马钰上街求乞

不说龟毛,无论兔角。幻躯闲想如蝉壳。

怎生亦得显金容,算来全在心知觉。

志不回环,道非遥邈。洞天白雪成红雹。

化为自在个灵童,自然掌握长生药。

(0)

满庭芳.迷棋引

口幸谩人,手谈胡指,暗怀奸狡心肠。

只图自活,一任你咱亡。

得胜无声之乐,笑他家、不哭之丧。

无慈念,杀心打劫,一向骋乖张。

偶因师点破,回心作善,入道从长。

便通玄知白,守黑离乡。

绝虑忘机养浩,炼神丹、出自重阳。

行教化,阐扬微妙,诗曲满庭芳。

(0)

清心镜.内采药赠陇州老田先生

学修行,如采药。携个清净篮儿,并无染著。

向白云、深处游行,又何曾用鑺。呼青鸾,引白鹤。

踏开宝陆,自然辉霍。

见九转、一粒丹成,便收归碧落。

(0)

浣溪沙.赠华亭李济川

十一吾侪一个来。十人缘绊未心灰。

莫教失脚落轮回。

早早投玄离苦海,闲闲炼气养灵胎。

功成同去赴蓬莱。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