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书祇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俗书祇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对杨凝式书法的赞叹。首句“俗书祇识兰亭面”表达了普通书体只能欣赏到王羲之《兰亭序》的表面之美,而杨凝式的书法则超越了这种寻常。次句“欲换凡骨无金丹”进一步强调了杨凝式书法的独特魅力,暗示其作品能触动人心,仿佛具有改变观者气质的神奇力量,但又暗示这并非轻易可得,如同修炼仙丹般难得。
最后一句“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直接点出杨凝式是来自洛阳的书法家(风子是对文人雅士的别称),他的笔触自如,如同在乌丝阑纸上翩翩起舞,展现出极高超的技艺和艺术境界。整体而言,这首诗赞美了杨凝式书法的超凡脱俗和艺术成就。
昔人筑雩坛,群巫此歌舞。
骄阳煽蕴隆,吁叹以降雨。
良辰岁时和,遗迹林壑古。
枯蘖换槁叶,芳荑抽宿莽。
徜徉沂水上,童冠七或五。
春袖风乎兹,缋绣无火黼。
千载想佳人,不仕东国鲁。
异彼三子撰,圣师独予取。
吾友赵隐君,笑唾卿相组。
猿鸟听新咏,点瑟时一鼓。
汉歌曾罔闻,楚台未渠数。
泠泠列禦寇,肯尔哙等伍。
屈二指兮郎罢九秩,虽则九秩兮髯犹如漆。
梁之郊兮黍稷栉栉,父曰儿归兮吾督汝铚。
加六算兮圣善九旬,虽则九旬兮发犹未银。
汴之水兮鲂鲤鳞鳞,母曰儿归兮我甘汝珍。
夫妇偕老兮古无此比,父母俱存兮今谁其拟。
禄养于南兮云胡不善,汴梁言还兮昼锦乐只。
二老有子兮又有孙,寿且康兮施及后昆。
逮老及彭兮永贞厥根,泽诗薰书兮益大宁斋翁之门。
衣冠奇古旧儒风,湖海襟期臭味同。
七字不妨容我和,一樽酒欠与君中。
春光是处饶生意,山色何曾碍太空。
九叠云屏三笑路,何当偕访虎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