炯炯君子心,至死能忍贫。
炎炎小人胆,为利宁杀身。
我年三纪后,登朝忤权臣。
逮逾四五纪,破家蒙战尘。
纵不当君子,终当非小人。
炯炯君子心,至死能忍贫。
炎炎小人胆,为利宁杀身。
我年三纪后,登朝忤权臣。
逮逾四五纪,破家蒙战尘。
纵不当君子,终当非小人。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君子与小人的鲜明对比和深刻评价。"炯炯君子心,至死能忍贫"表达的是君子的高尚品格,即使面临穷困也能够坚守节操,至死不渝。而"炎炎小人胆,为利宁杀身"则形象地揭示了小人的短视与贪婪,他们为了私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展示了自己对于不同品德的认知和评价。
"我年三纪后,登朝忤权臣"一句,表明诗人在晚年才有机会进入朝廷,但却遭遇到权臣的不满,这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险恶。紧接着的"逮逾四五纪,破家蒙战尘"则透露出诗人的家庭遭受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磨难。
最后两句"纵不当君子,终当非小人"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成为理想中的君子,但绝不会堕落为小人。这里流露出了诗人对于自身道德的坚守与自我期许。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刻,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性和品格,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人在历史巨变中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