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梁匹马晚凄凄,奕奕浮光拂树低。
驿舍官梅花溅路,酒楼衰柳客如泥。
云连古岸沈牛迹,影隔千峰无鸟啼。
空濛上下知何极,谷口闻钟野寺迷。
河梁匹马晚凄凄,奕奕浮光拂树低。
驿舍官梅花溅路,酒楼衰柳客如泥。
云连古岸沈牛迹,影隔千峰无鸟啼。
空濛上下知何极,谷口闻钟野寺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诗人独自骑马行走在河边的情景。马蹄声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对比,显得格外凄清。"奕奕浮光拂树低"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水面波光粼粼,轻轻触碰着岸边树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沿途的驿站和酒楼。驿站旁的梅花点缀着道路,而酒楼前的衰柳下,行人稀少,仿佛都陷入了某种沉思或疲惫之中。这种对比,既展现了旅途的孤独,也暗示了人生的百态。
"云连古岸沈牛迹,影隔千峰无鸟啼",诗人通过云、古岸、牛迹、千峰和无鸟啼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深邃,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慨。
最后,"空濛上下知何极,谷口闻钟野寺迷",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加广阔而神秘的空间。空濛的景象似乎没有尽头,山谷中传来寺庙的钟声,却让人感到迷茫与向往。这一句不仅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自行走于傍晚时分的河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山水东阳富,僧居更翠微。
晴峰露秋骨,古树减烟围。
啼鸟远相应,孤蜂闲自归。
予生秉幽尚,梦想在禅扉。
阻傍严公住浣花,喜从秦地见高牙。
致君前去心逾赤,抚俗归来发未华。
路出锦江乘夜月,骑停绣岭揖朝霞。
自怜二纪游门下,今日聊能托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