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雨围舟,流云过树,客程犹滞江曲。
轻薄东风,折了数层帆幅。
记去时、霜柳深黄,恁此际,露条凄绿。
萦目,又天低送暝,乱峰眉蹙。
长憾哀丝豪竹,陶写到中年,春梦难续。
未是秋来,偏恁夜声重复。
乍疑作水浸红楼,奈不似、帘敲碧玉。
愁独,问荒洲燕子,那边投宿?
散雨围舟,流云过树,客程犹滞江曲。
轻薄东风,折了数层帆幅。
记去时、霜柳深黄,恁此际,露条凄绿。
萦目,又天低送暝,乱峰眉蹙。
长憾哀丝豪竹,陶写到中年,春梦难续。
未是秋来,偏恁夜声重复。
乍疑作水浸红楼,奈不似、帘敲碧玉。
愁独,问荒洲燕子,那边投宿?
这首《月华清》描绘了一幅风雨阻航、旅人滞留的江南水乡图景。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风雨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散雨围舟,流云过树”,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风雨中的景象,雨点洒落在船上,云彩在树梢间飘过,生动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客程犹滞江曲”,点明了旅人的处境,虽身处江河弯曲之处,却因风雨而滞留,无法前行,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轻薄东风,折了数层帆幅”,进一步描述了风力之大,以至于船帆都被吹破,形象地展现了风雨的猛烈。接下来,“记去时、霜柳深黄,恁此际,露条凄绿”两句,通过对比,回忆起出发时的景色与当前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
“萦目,又天低送暝,乱峰眉蹙”,描绘了暮色降临,天空低垂,群山仿佛皱起了眉头,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接着,“长憾哀丝豪竹,陶写到中年,春梦难续”一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遗憾与孤独,即使在中年,也难以找到心灵的慰藉,春日的美梦已不再延续。
“未是秋来,偏恁夜声重复”,转折中透露出一丝无奈,虽然还未到秋天,但夜晚的风雨声却如此频繁,似乎在诉说着季节的更迭。最后,“乍疑作水浸红楼,奈不似、帘敲碧玉。愁独,问荒洲燕子,那边投宿?”以红楼与碧玉帘的对比,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同时以燕子投宿的疑问,寄托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期待。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在风雨阻航中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欲就东湖船,先舍汉津桨。
隔岸知境异,越堤果幽爽。
春草碧浅浅,新树团盎盎。
鸠鸣宿雨馀,人耕旧墟上。
秀圃葱薤花,小桥没菰蒋。
麦深不见人,时闻挽车响。
傍道多草舍,老翁聚三两。
偶憩知馈茗,味恶诚足享。
北来厌尘沙,兹景劳梦想。
缓步殊未久,舟已丛芮榜。
清谣烟水间,馀欢独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