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已如此,冉冉积芳尘。
石润先知雨,山浓浑是春。
钓鱼临积水,隔柳见行人。
应有忘归者,扁舟采白蘋。
韶华已如此,冉冉积芳尘。
石润先知雨,山浓浑是春。
钓鱼临积水,隔柳见行人。
应有忘归者,扁舟采白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水田园的生动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感受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韶华已如此"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到来,韶华即是春日的别称,这里用以表达时间已经到了花开的季节。接着"冉冉积芳尘"则描绘了落英纷飞、香气浓郁的情景,其中“冉冉”形容轻柔、连续的样子,“积芳尘”则是指花瓣如同细小的尘埃一样散落,充满了诗意。
"石润先知雨,山浓浑是春"两句,通过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气候变化的敏锐感知。这里“石润”指的是石头在雨水滋润下的光滑状态,“先知雨”则表明石头似乎能预感到即将到来的雨水;“山浓浑是春”则通过山林中树木郁郁葱葱的景象,直接点出了季节的美好。
"钓鱼临积水,隔柳见行人"一联,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恬淡的画面。诗人可能正在用钓竿垂钓于聚集的水域边缘,而远处则有行人在细柳间隙中隐约可见,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闲适与美好。
最后"应有忘归者,扁舟采白蘋"两句,则是诗人基于上述描写所引发的联想。这里“应有”表达了一种推测或假设,而“忘归者”则可能指的是那些沉浸在自然美景中,不愿返回现实世界的人们;“扁舟采白蘋”则是这些人可能的行为,他们乘坐平底小船,在水面上采摘着洁白的蓬草,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于阗河头夜光发,赤髯贾胡采明月。
中有美璞凝寒晶,唯许鬼工能琢成。
伊谁得此邢公子,示我绿玉双连理。
恍如空碧虹气垂,半隐青瑶蟾一规。
展之两环不逾尺,叠作团团小苍璧。
縠文错落映雷文,宛是昆吾宝刀刻。
庐陵学士癖好奇,辨古重似琼琚词。
珊瑚佩钩讵可数,我疑制自金源时。
集贤仙公丈人行,凤阁舍人文有样。
请君留束宫锦袍,待看挥毫玉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