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历浮华七十春,未能谐俗只天真。
甑尘敢怨莱芜困,囊粟难支曼倩贫。
差幸诗书绵后起,却愁弓冶坠先人。
惊心老大肩难息,宗党周旋剩此身。
阅历浮华七十春,未能谐俗只天真。
甑尘敢怨莱芜困,囊粟难支曼倩贫。
差幸诗书绵后起,却愁弓冶坠先人。
惊心老大肩难息,宗党周旋剩此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能顺应世俗、保持真性情的反思。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甑尘”、“莱芜困”、“囊粟”、“曼倩贫”等,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首联“阅历浮华七十春,未能谐俗只天真”,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年龄与生活态度。他经历了七十年的繁华与沧桑,但始终保持着纯真的本性,未被世俗所同化。这种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体现了诗人的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
颔联“甑尘敢怨莱芜困,囊粟难支曼倩贫”,通过引用古代典故进一步深化主题。甑尘,指炊具积满灰尘,比喻生活贫困;莱芜困,出自《左传》,形容处境艰难;囊粟,指粮食匮乏;曼倩贫,指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因贫困而无法维持生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困苦,虽有怨言,但并未因此放弃自我,依然坚守着内心的纯净与坚韧。
颈联“差幸诗书绵后起,却愁弓冶坠先人”,转而表达对文化的传承与家族责任的思考。诗人庆幸自己能够通过诗书延续文化,但同时也担心技艺或家族传统可能会在自己这一代失传,流露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与责任感。
尾联“惊心老大肩难息,宗党周旋剩此身”,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年老体衰、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尽管肩负着家族与社会的责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重担似乎变得难以承受。最后,诗人仅剩下自己的身体,孤独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岁月的无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昔客潇湘岁月久,纸上陈人相与友。
佳日闲寻门外山,苍苍岳麓绝埃垢。
爱晚亭抱赤沙湖,一径枫叶寒泉吼。
几回夜宿云麓宫,荡出钟鱼摘星斗。
弃掷漂流那可道,挂魂木末猿猱守。
陈侯旧是耕山人,况系庐墓依林薮。
从军学仕三十年,老活江南柳生肘。
敢忘父子饮泣处,上冢还家心语口。
大乱屡作墟井闾,血肉蹂践烽燧厚。
祠屋依稀狞虎踞,草树披靡妖狐走。
写图寄愤益寄痴,湿寐岚光犹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