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来时节。记花倚晴阑,牵衣话别。
生怕重逢,未必有花堪折。
如今小楼仍上,果隔林、尽情飘瞥。
乱捲一天晴絮,映水半明灭。正春阴暗把碧空黦。
似愁睹粉娥,临去凄咽。谁唱阳关曲,仗数声啼鴂。
日斜游踪欲散,倩春衫、蘸些香雪。
图得盈盈归晚,有惜花人说。
昨来时节。记花倚晴阑,牵衣话别。
生怕重逢,未必有花堪折。
如今小楼仍上,果隔林、尽情飘瞥。
乱捲一天晴絮,映水半明灭。正春阴暗把碧空黦。
似愁睹粉娥,临去凄咽。谁唱阳关曲,仗数声啼鴂。
日斜游踪欲散,倩春衫、蘸些香雪。
图得盈盈归晚,有惜花人说。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凋零的景象,充满了哀愁与离别的氛围。词人通过“花倚晴阑”、“乱捲一天晴絮”等意象,展现了季节更迭、时光流逝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寓含着人事变迁、情感离散的深层寓意。
“记花倚晴阑,牵衣话别”,开篇即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花朵以情感,仿佛花朵在晴朗的栏杆边与人依依惜别,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氛围。接着,“如今小楼仍上,果隔林、尽情飘瞥”,描述了时间的流转,小楼依旧,但物是人非,花影在林间飘忽不定,暗示着过往的美好已成回忆。
“乱捲一天晴絮,映水半明灭”,进一步渲染了季节变换的景象,晴天的雪花随风翻卷,映照在水面,时隐时现,既美丽又略显凄凉,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紧接着,“正春阴暗把碧空黦”,春日的阴云遮蔽了碧蓝的天空,暗喻着内心的忧郁与压抑。
“似愁睹粉娥,临去凄咽”,将梅花比喻为即将离去的女子,其临别之际的愁苦与哽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不舍与哀悼。最后,“谁唱阳关曲,仗数声啼鴂”,引用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及杜鹃啼血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友情、爱情的珍视与怀念。
“日斜游踪欲散,倩春衫、蘸些香雪”,描绘了夕阳西下,游人的足迹渐行渐远,而春衫上残留的梅花香气,仿佛是离别后留下的唯一痕迹,增添了画面的诗意与哀愁。最后,“图得盈盈归晚,有惜花人说”,表达了词人希望在黄昏时分能再次见到梅花,以及对那些懂得欣赏、珍惜美好事物的人的期待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凋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的普遍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旷代佳人十六七,肤如凝脂发抹漆。
芙蓉为脸玉为容,淡拂眉尖远山色。
夜梧月落秋夜长,孤鸾三叠传高堂。
琐窗认得琴心怨,直恐韶华不得当。
瑶环潜送慇勤意,只今犹记来时事。
杀身不赎父兄羞,图得岁寒成共蒂。
阳昌市里鹔鹴裘,鸾鉴相看未白头。
试拈玉轸拢金拨,新声比似旧声愁。
世间恩爱何时尽,流水落花皆往恨。
不愁归避茂陵人,羞逢往日临邛令。
鸳鸯并翅双飞宿,欲话衷肠歌不足。
古来应有白头吟,谁念妾身今再辱。
阊阖开城郭,东南见此州。
尊安山体奠,柔静土田收。
易野曾兴国,崩台早得秋。
閒民无职事,力食愧锄耰。
清晨驱马出重闉,渐有狂花似小春。
草市丰年声泄泄,官河霁色水粼粼。
山林送老无予罪,物色愁人逐岁新。
便拟移家去城郭,可无萸菊慰慈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