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孤鸾.赋得石亭梅花落如雪》
《孤鸾.赋得石亭梅花落如雪》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孤鸾

昨来时节。记花倚晴阑,牵衣话别。

生怕重逢,未必有花堪折。

如今小楼仍上,果隔林、尽情飘瞥。

乱捲一天晴絮,映水半明灭。正春阴暗把碧空黦。

似愁睹粉娥,临去凄咽。谁唱阳关曲,仗数声啼鴂。

日斜游踪欲散,倩春衫、蘸些香雪。

图得盈盈归晚,有惜花人说。

(0)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凋零的景象,充满了哀愁与离别的氛围。词人通过“花倚晴阑”、“乱捲一天晴絮”等意象,展现了季节更迭、时光流逝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寓含着人事变迁、情感离散的深层寓意。

“记花倚晴阑,牵衣话别”,开篇即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花朵以情感,仿佛花朵在晴朗的栏杆边与人依依惜别,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氛围。接着,“如今小楼仍上,果隔林、尽情飘瞥”,描述了时间的流转,小楼依旧,但物是人非,花影在林间飘忽不定,暗示着过往的美好已成回忆。

“乱捲一天晴絮,映水半明灭”,进一步渲染了季节变换的景象,晴天的雪花随风翻卷,映照在水面,时隐时现,既美丽又略显凄凉,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紧接着,“正春阴暗把碧空黦”,春日的阴云遮蔽了碧蓝的天空,暗喻着内心的忧郁与压抑。

“似愁睹粉娥,临去凄咽”,将梅花比喻为即将离去的女子,其临别之际的愁苦与哽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不舍与哀悼。最后,“谁唱阳关曲,仗数声啼鴂”,引用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及杜鹃啼血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友情、爱情的珍视与怀念。

“日斜游踪欲散,倩春衫、蘸些香雪”,描绘了夕阳西下,游人的足迹渐行渐远,而春衫上残留的梅花香气,仿佛是离别后留下的唯一痕迹,增添了画面的诗意与哀愁。最后,“图得盈盈归晚,有惜花人说”,表达了词人希望在黄昏时分能再次见到梅花,以及对那些懂得欣赏、珍惜美好事物的人的期待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凋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的普遍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卓文君

旷代佳人十六七,肤如凝脂发抹漆。

芙蓉为脸玉为容,淡拂眉尖远山色。

夜梧月落秋夜长,孤鸾三叠传高堂。

琐窗认得琴心怨,直恐韶华不得当。

瑶环潜送慇勤意,只今犹记来时事。

杀身不赎父兄羞,图得岁寒成共蒂。

阳昌市里鹔鹴裘,鸾鉴相看未白头。

试拈玉轸拢金拨,新声比似旧声愁。

世间恩爱何时尽,流水落花皆往恨。

不愁归避茂陵人,羞逢往日临邛令。

鸳鸯并翅双飞宿,欲话衷肠歌不足。

古来应有白头吟,谁念妾身今再辱。

(0)

登阊阖城

阊阖开城郭,东南见此州。

尊安山体奠,柔静土田收。

易野曾兴国,崩台早得秋。

閒民无职事,力食愧锄耰。

(0)

九日祁城外

清晨驱马出重闉,渐有狂花似小春。

草市丰年声泄泄,官河霁色水粼粼。

山林送老无予罪,物色愁人逐岁新。

便拟移家去城郭,可无萸菊慰慈亲。

(0)

皇太后閤春帖子·其二

当年三殿瑶池会,天仗将回乐未央。

献岁东朝还大内,仙韶迟上万年觞。

(0)

虞美人.三首正宫·其二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

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添衣策马寻亭堠。

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

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0)

春帖子

鸾辂青旂殿阁宽,祠官奠璧下春坛。

晓开鱼钥朝衣集,綵胜飘扬百辟冠。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