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孤帆纵所如,疾雷转电震游鱼。
愁边白雁三秋尽,天外黄花万里馀。
粤岭山川行处断,吴门烟树□中疏。
年年山鸟春归恨,浙水潮回送子胥。
一片孤帆纵所如,疾雷转电震游鱼。
愁边白雁三秋尽,天外黄花万里馀。
粤岭山川行处断,吴门烟树□中疏。
年年山鸟春归恨,浙水潮回送子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皇恐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壮阔与悲凉的交织情感。
首联“一片孤帆纵所如,疾雷转电震游鱼”,以“孤帆”起笔,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独自航行在广阔江面上的情景,仿佛与天地间的一切都产生了对话。紧接着,“疾雷转电震游鱼”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将雷声比作疾风骤雨,不仅渲染了环境的险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
颔联“愁边白雁三秋尽,天外黄花万里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白雁在秋天的天空中飞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而“愁边”二字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同时,远处的黄花,虽在万里之外,却依然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隐含了对人生短暂与永恒的思考。
颈联“粤岭山川行处断,吴门烟树□中疏”,描述了诗人沿途所见的壮丽山川与江南烟树的景象。粤岭山川的壮美与吴门烟树的疏朗,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也暗含了诗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感慨。
尾联“年年山鸟春归恨,浙水潮回送子胥”,将自然现象与历史人物相联系,借山鸟的春归之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以“浙水潮回送子胥”这一典故,寄托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敬仰,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沉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地向东南倾,石际沧海立。
蛟鼍限波涛,鸡犬得城邑。
居然通国望,跋莫他山及。
道人独有之,置屋三四级。
几看星月烂,却听风雨急。
于今二百年,我共冥鸿集。
晤语夕阳低,对酒秋旻湿。
明朝江上舟,避雨渔翁笠。
邂逅一俛仰,此道可于邑。
月不能明雨却稀,山容野色夜辉辉。
清霄下际双琼阙,仙仗前驱万玉妃。
亘古岭旁冬不到,从今湖外岁无饥。
来年此日吾何适,蓑笠寒江一钓矶。
出自坡翁馀百年,传之温国子孙孙。
两家文物来归我,便盍投簪去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