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天下腹,厥田异斥卤。
如何南汝间,千里馀旷土。
道询九十翁,涕出语未吐。
流寇昔煽乱,中原竞鼙鼓。
杀戮兼流亡,千百存三五。
村落略有人,城市屋可数。
荒山相经亘,白日仗弓弩。
余谓殊不然,汝等逢圣主。
赐租吏发粟,修文已偃武。
牛种亦易致,旱涝非所苦。
休养四十年,胡不治场圃?
老翁泪纵横,斯理公未睹。
户少徭益繁,民贫吏如虎。
居者不可留,缺者讵可补。
如欲起疮痍,嗷嗷望卓鲁。
闻言三叹息,谁其任州府?
中州天下腹,厥田异斥卤。
如何南汝间,千里馀旷土。
道询九十翁,涕出语未吐。
流寇昔煽乱,中原竞鼙鼓。
杀戮兼流亡,千百存三五。
村落略有人,城市屋可数。
荒山相经亘,白日仗弓弩。
余谓殊不然,汝等逢圣主。
赐租吏发粟,修文已偃武。
牛种亦易致,旱涝非所苦。
休养四十年,胡不治场圃?
老翁泪纵横,斯理公未睹。
户少徭益繁,民贫吏如虎。
居者不可留,缺者讵可补。
如欲起疮痍,嗷嗷望卓鲁。
闻言三叹息,谁其任州府?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确山道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生活的困苦。诗人通过描述中原地区因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失、土地荒芜、生活艰难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民生问题的关注。
首句“中州天下腹,厥田异斥卤”点明了中原地区作为国家核心地带的重要性,以及其不同于荒芜之地的肥沃田地。然而,接下来的描述却揭示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南汝间的千里旷土,村落稀疏,城市仅剩残垣断壁,荒山连绵,白日里人们依靠弓箭自保。这幅画面展现了战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
诗人质疑这种状况为何持续存在,提出疑问:“胡不治场圃?”意即为何不恢复农业生产,让百姓安居乐业。他强调在圣明君主的治理下,应该实施减税、发放粮食、停止战争、鼓励农耕等政策,以促进社会的休养生息。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指出百姓虽渴望安定,但面对繁重的徭役和贪官污吏的压迫,生活依然艰难。他呼吁有能力的官员能够关注民生,改善现状,帮助百姓摆脱困境。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战乱后社会惨状的悲悯,也有对国家治理和民生问题的深切忧虑。诗人通过个人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对社会改革的期待,体现了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曲女城头沸若澜,尘丝撩乱欲齐难。
精神内敛摇双笔,儒墨中央掉一丸。
辨马雄心从古夜,证龟狂胆自今寒。
嗟嗟侯白衔枚去,赤帜凭师扬宝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