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杖出溪口,月斜溪水喧。
云闲逐去鸟,山尽见孤村。
野外垂天影,松间堕月痕。
回头疏磬发,有寺石为门。
曳杖出溪口,月斜溪水喧。
云闲逐去鸟,山尽见孤村。
野外垂天影,松间堕月痕。
回头疏磬发,有寺石为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夜景图。诗人以“曳杖出溪口”开篇,生动地展现了他漫步于自然之中的悠闲姿态。月斜溪水喧,云闲逐去鸟,山尽见孤村,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野外垂天影,松间堕月痕”,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天边的倒影与松林间的月光痕迹,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而“回头疏磬发,有寺石为门”则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一个隐匿于山野之间的寺庙,通过这细微的声响和独特的入口设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精神归宿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精神世界和谐统一的追求。
君来客京洛,奇术世所闻。
人事固倚伏,物情徒纠纷。
衣沾九门雨,梦绕故山云。
饮罢忽东去,浩歌秋日曛。
崇因开宝构,金碧画相辉。
禁跸随曦驭,曾城转斗机。
梵音狮子吼,妙相鸽王归。
洛水浮神篆,天花满御衣。
塔疑从地涌,栋儗入云飞。
上行乘今果,群迷悟昨非。
慧珠常自照,法雨遍成霏。
但起真如念,梯梁即可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