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论道坐黄扉,多少文章上衮衣。
绿野堂成才少息,碧山居在竟何归。
昌黎山斗名方著,君实儿童事已非。
愁绝两知亭外竹,声声萧瑟倚斜晖。
十年论道坐黄扉,多少文章上衮衣。
绿野堂成才少息,碧山居在竟何归。
昌黎山斗名方著,君实儿童事已非。
愁绝两知亭外竹,声声萧瑟倚斜晖。
这首诗是明代邵宝所作的《又明日作》。邵宝以文才著称,此诗表达了对文坛前辈的缅怀与感慨。
首联“十年论道坐黄扉,多少文章上衮衣。”描绘了邵宝在官场中的十年岁月,他参与讨论国政,撰写的文章得以被皇帝赏识,升迁为高官。这里运用了“黄扉”和“衮衣”这样的典故,形象地展现了邵宝在政治生涯中的成就与地位。
颔联“绿野堂成才少息,碧山居在竟何归。”转而抒发了邵宝对于功成名就后的内心感受。绿野堂是他曾经的居所,碧山则是他向往的隐逸之地。这两句诗表达了邵宝在官场上的忙碌与内心的疲惫,以及对于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
颈联“昌黎山斗名方著,君实儿童事已非。”提到韩愈(昌黎)和司马光(君实),两位都是邵宝敬仰的文坛巨匠。邵宝通过对比自己与这些前辈,表达了对文坛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无奈。
尾联“愁绝两知亭外竹,声声萧瑟倚斜晖。”以景结情,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竹林的凄美画面。邵宝借竹子的萧瑟之声,表达了内心的愁绪与对时光流逝的哀叹。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往辉煌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邵宝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副将军,在南郡,杀倭全用鸳鸯阵。
大将军,在蓟门,阅兵争跳龙虎屯。
结发从戎无不可,筹边更重北门锁。
万里长城背朔方,伏波只看飞鸢堕。
江陵已没二华亡,倚剑悲歌古战场。
白袷角巾归第日,路人谁识戚南塘?
惟有白头旧部曲,西风落日叹《烧荒》。
九灵山人泛东海,《麦秀》《黍离》歌慷慨。
席帽山人隐吴门,残山剩水声常吞。
二子不仕亦不死,惟有子中所为极难耳。
江西复,广东破,变姓名,北山卧。
弃妻子,浮江湘,足已折,身难藏。
使者来,引鸠觞,辞亲友,歌《七章》。歌《七章》,悲元亡。
呜呼,元亡乃有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