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从东兖下东杨,羔雁纷纷簇锦堂。
家庆百觞师尚父,公余一赋鲁灵光。
孙枝玉树堪谁并,仙掌金茎待尔尝。
欲识先朝真肺腑,阖门符玺侍君王。
即从东兖下东杨,羔雁纷纷簇锦堂。
家庆百觞师尚父,公余一赋鲁灵光。
孙枝玉树堪谁并,仙掌金茎待尔尝。
欲识先朝真肺腑,阖门符玺侍君王。
此诗描绘了徐少卿归乡省亲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家庭温情与尊贵的皇家氛围。首句“即从东兖下东杨”,点明了徐少卿归途的方向,从东兖出发,前往东杨,透露出一种庄重而有序的仪式感。接着,“羔雁纷纷簇锦堂”一句,以“羔雁”象征礼物的珍贵与繁多,与“簇锦堂”相映成趣,展现出归家时的隆重场面。
“家庆百觞师尚父”一句,借用了周武王封姜尚为“师”的典故,比喻徐少卿受到家族的热烈欢迎和庆祝,如同古代的贵族礼遇,体现了家族对他的尊敬与爱戴。“公余一赋鲁灵光”,则以“公余”暗示徐少卿公务之余,仍不忘文学创作,赋诗赞美鲁灵光殿,既展现了个人才华,也彰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孙枝玉树堪谁并”一句,将徐少卿比作家族中的佼佼者,如同玉树般卓然不群,表达了对其才能与品德的高度赞扬。“仙掌金茎待尔尝”,则以仙掌与金茎象征高洁与尊贵,预示着徐少卿将享受到无上的荣耀与待遇。
最后,“欲识先朝真肺腑,阖门符玺侍君王”两句,表达了对徐少卿作为先朝忠臣后裔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在宫廷中地位与影响力的肯定,暗示了他不仅在家族中举足轻重,在皇室中也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典故,生动地描绘了一位贵族归乡省亲的盛大场面,以及他对家族、国家的忠诚与贡献,展现了明代士大夫阶层的生活风貌与精神追求。
不向长安斗狭斜,朅来水国傍蒹葭。
曾探织女矶边石,再见玄都观里花。
秋思潘郎惊鬓发,夜情白傅感京华。
三千年后篷莱路,知在琼楼第几家?
危楼矗立鼓山顶,目尽闽天万山影。
磨崖上有紫阳书,光芒倒射扶桑冷。
双江会合蛟龙游,三山灭没人烟浮。
岛屿东看入海气,空青一发指琉球。
洪涛忽起天地动,羲和返驾寒云愁。吁嗟乎!
白日苦短,青鬓已斑。天风何泠泠,吹我骨珊珊。
念欲乘风挥手去,八表万里何当还。
鸾骖鹤驭良不远,鲸吞蚁斗谁能闲?
回首大笑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