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突兀散流霞,天外钟声一径斜。
认道前朝功德寺,老僧还著旧袈裟。
高峰突兀散流霞,天外钟声一径斜。
认道前朝功德寺,老僧还著旧袈裟。
这首诗描绘了天寿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沉淀。首句“高峰突兀散流霞”,以“高峰”展现山峰的雄伟,而“突兀”则强调其峻峭之势,加之“流霞”的渲染,使画面充满动态与色彩,仿佛云霞在山峰间飘散,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接着,“天外钟声一径斜”,通过“天外钟声”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也暗示了山中寺庙的存在,以及那悠远的禅意。同时,“一径斜”描绘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往未知的深处,引人遐想。
“认道前朝功德寺,老僧还著旧袈裟。”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对历史与传统的追忆。通过“功德寺”和“老僧”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老僧穿着的“旧袈裟”更是细节之处见精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信仰坚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仰,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运气吞霞,乘风饮露,须列五云为则。
南山赤凤,北海乌龟,坚志用心求得。
铅汞相迎,造化炉中,烹就一丸端的。
这阴阳、神用虚无,长养浩然消息。
玄关悟、到此方知,盲聋耳目,得遇至人开剔。
用符妙道,默运玄机,琼液转流增益。
云水清闲,太虚空寂,寥廓本无踪迹。
这金丹一诀,平生疑难,涣然冰释。